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从事工业机器人检测的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机械所长度室副主任王直荣,通过救场、优化、补漏,换来机器人愈发“机”智过人。近日,省委宣传部授予王直荣“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
今年32岁的王直荣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团队伙伴口中的“王博士”。“我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计算机,机械电子基础知识甚至不如本科生。”王直荣凭着一股子韧劲实现跨专业考博,带着机器人计量检测课题进入浙江大学。5年时间里,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常州、杭州两地跑,空余时间还常去本科生的教室上课,补足专业知识不足。
“工业机器人往往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从上游零部件的尺寸、位置、间隙,到中下游整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都需要检测。”王直荣说,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计量底子厚实,是常州首家试水工业机器人检测的机构。初创团队中有力学、电学、热工、长度等各学科背景的技术人员,唯独没有机器人方面的专家,团队向王直荣发出邀请。
2016年起,常州检标院启动机器人产业计量团队,筹建机器人检测实验室,学习机器人检测的相关标准和操作技能,由王直荣牵头负责。第一次接触工业机器人性能测量标准时,文本信息量很大,团队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对照标准对机器人进行检测,再在检测中反复理解标准。面对国内工业机器人检测评估系统缺失的现状,王直荣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团队”,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先进测量和校准系统”,组建国内第一家通过CMA资质认定和CNAS实验室认可的工业机器人测试实验室。目前,常州检标院获得省市场监管局批准筹建江苏省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搭建多种类检测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不断提升产业计量服务水平,已为500余家机器人客户提供检测评估服务,检测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2000余台,覆盖全国8个省(市)。
标准意味着话语权,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然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标12642虽然规定了检测机器人性能的14个参数指标,但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王直荣带领团队承担起“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测量及校准评估系统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及优化系统的研发”等10余项机器人检测科研项目,参与包括1项国际标准在内的4项标准制定。
检测只是第一步,紧接着是故障诊断,为新研发的各类机器人产品提供定制检测方案。去年,常州一家机器人企业在某一产品迭代研发过程中,机器人关节异常振动、温度骤然升高,一筹莫展的企业研发人员找到王直荣。王直荣带领团队在企业蹲了3天,配合研究团队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改善装配工艺、更换油脂,一举解决问题,同时还缩短了产品升级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我们的工作应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客户需要开展,否则就没有价值。”王直荣说。为给产业提供更好的计量测试服务,他以机器人产业为试点,创新“1+N”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产业服务模式,“常州质量码”小程序正式上线,获得“2022年度国务院督导激励”。
目前,常州市智能工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二。6月13日,常州市获批筹建首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王直荣任副主任,同时也是市场监管总局评审会上代表常州的项目答辩人。
“这条路或许道阻且长,但不好走的路,才是上坡路。”答辩时面对评委质疑,王直荣信念愈加清晰坚定——带领团队突破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关键领域的计量测试技术瓶颈,搭建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实现智能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