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技术突破叠加资本涌入 自… 
4 南京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发… 
4 立足产业强化创新,不断实…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五… 
4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
4 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召…
4 CMM电子制造自动化资源展…
4 人形机器人价格大战一触…
4 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4 超充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法律法规 更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4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
4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储能产业难再“狂飙突进”

内容来源:江苏经济报      浏览次数:267      更新时间:2023-11-16

今年以来,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和产量同步快速发展。中国储能及动力电池产能已占全球75%以上,储能电子装备产量超过75吉瓦时。仅上半年,全国投运储能产品产能8吉瓦/16吉瓦时,超过去年全年。新型储能领域,前三季度国内新增投运项目达25.5吉瓦时,同比增长920%;上半年全国新增装机规模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11月8日-10日召开的首届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所透露的一系列数字,勾勒出了我国储能产业近几年来超高速发展的繁荣景象。“狂飙突进”之势,堪与十余年前起步之初的风电、光伏产业相比。

此次大会,在3天里举办了1场高峰论坛、10场主题论坛和1场专业展览,邀请千余嘉宾出席,其中来自储能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最多,华为、阳光电源、华润微、特斯拉等龙头企业、明星企业代表均全程参加,从侧面证明了这一市场和产业的火热。

所谓“储能”,就能源市场而言,其最大作用是提高电力系统调节和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助力电力系统清洁化、智慧化转型。其中的“新型储能”,主要包括锂电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和氢储能等新的技术路线。

虽然仍处行业“盛世”,但产业界不少专家和企业家均已清醒认识到,在新的市场需求、政策环境下,这一“盛世”的最初阶段已到尾声,过去两年的“爆发”难以持续。一些权威人士指出,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储能产业的发展动力必须从短期政策刺激向长期市场需求转变,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快速发展仍在持续

截至目前,我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仍未结束。

此次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发布称:前三季度,我国储能电池销量为57.6吉瓦时,其中出口11.4吉瓦时,远高于去年同期;9月储能电池出口环比增长23.3%。

上半年,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电池量超过75吉瓦时,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出口比重超过55%。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今年1-8月锂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约42%。中国企业主导全球锂电池产业链的趋势,在储能电池领域更为显著。

利好形势刺激之下,大量新生企业蜂拥入局。去年至今年10月底,全国已新增储能相关企业超9.6万家,今年新增超5.6万家。今年前8个月,企业新增量已超去年全年;而去年企业新增量是2021年的5.8倍。这些新入局者,大多集聚于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省。此次大会举办地珠海,今年前9个月新型储能产业产值同比提升24%,装机规模同比提升230%。

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市场的迅猛扩展。去年年初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储能赛道持续火热,装机规模大增。据专业机构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5.2吉瓦,同比增长50%;其中,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5.3吉瓦/53.4吉瓦时,容量规模同比增长267%。专家预计,今年国内新增装机量很可能达到45.1吉瓦时,同比增长184%。海外市场同样增长迅速,德国前三季度户储安装量同比增长141.7%。

与此同时,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已有30个省份出台新型储能规划政策文件,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今年1-10月,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超过400项。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作为新能源产业最强省份,2020年至今,江苏陆续出台了《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政策。《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纳入方案的海上光伏项目按照要求配置或购买功率不低于10%、时长2小时的新型储能设施(服务)。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项目应用快速推进。得益于峰谷价差持续拉大和时段的优化,用户侧储能的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江苏、浙江和广东三个工业和能源大省的项目数量居全国前三位。

储能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苏粤同样领跑全国。江苏省锂电业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测试认证等关键领域已集聚了一批国内“TOP5”企业,产业链完整度达到92%,涌现出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中天储能、沃太能源等一批各环节优质企业。江苏还成长起了众钠能源等钠离子电池企业、江苏清能等氢能企业。去年广东省储能营收约1500亿元,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该省力争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实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5家国内上市储能相关企业预公告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均明显增长。常州天合光能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主要基地在江苏的东方日升增长60%以上。不仅如此,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以及中国能建等央企皆已纷纷加码储能赛道。“两网五大六小”等能源央企已全部布局储能行业。互联网、化工、酒业、房地产、家电等企业竞相入局,超60家企业已官宣跨界储能。

“内卷”的背后

市场热度高,产业高景气,不仅带来了资本和人才的涌入,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利润水平的迅速下降,“狂飙突进”已不可持续。曹仁贤坦言,目前储能产业“内卷”现象严重。他指出,实际上,储能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商业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安全问题时有显现。同时,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年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实施的“贸易壁垒”政策,也对我国储能产品及服务走向海外带来较大的冲击。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储能电芯的价格已下滑至成本线附近,产能扩张出现明显放缓迹象,电池生产商和储能集成商已消化了大部分库存。在储能行业汹涌大潮里,新企业不断涌入,被淘汰者也比比皆是。据统计,目前平均每天约有4家储能企业离场。

如何消除“内卷”,引导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技术创新是最重要动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集成电路所所长周峰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中指出,储能新技术层出不穷,包括大容量的电芯、高压级联技术、储能集成技术不断涌现,优化升级支撑了规模化的应用。目前,国内锂电储能成本持续优化,项目中标价格持续下探。加之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产能快速释放,技术迭代加速,我国的储能电池系统和EPC的中标价格持续下降,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提升。他透露,技术创新方向正从政策体系向战略提升、市场优化以及产业升级的趋势转变。

周峰建议,如何进一步加快储能产业面向市场需求的转型,一是要加强政策的落地落实,譬如:完善电力市场的体系和价格机制;二是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储备体系。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储能技术分布上,磷酸铁锂仍是主流,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首个飞轮火储调频项目、首个飞轮+锂电混储调频项目、用户侧单体最大铅碳电池项目相继投入运行;300MW功率等级压缩空气加速布局,多类液流电池细分技术路线以及百兆瓦级钠电项目已纳入多地示范项目清单。

曹仁贤认为,储能业在坚持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须加强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协同,包括上下游的合作、跨界的融合。同时,应推动制造全过程的绿色发展,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指出,目前我国太阳能和风能占比在电力系统是14%,要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一数字要达到70%以上,达到这一目标,长时储能非常重要。其技术路线包括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预计2025年我国的锂电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50吉瓦,但目前缺口最大的便是长时储能装机及其技术。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熊亦晖认为,产业进步应面向未来的储能新场景。其一是光储充一体化,其二是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设备是一个千亿级产业,背后支撑的是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两大十万亿级产业。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