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产品新…
4 江苏首批 “人工智能赋能…
4 江苏50家企业入选中国独…
4 盐城智能传感产业学院揭牌
4 做“耐心资本”,护航新质…
4 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服务新…
4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4 全国机场首家“空+轨”联…
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
4 我国大飞机基础研究联合…
  法律法规 更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内容来源:江苏省工信厅      浏览次数:101      更新时间:2024-06-07
苏工信装一〔2024〕189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工信局:

现将《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4年5月28日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信部等七部委出台的《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和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快推进我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1650”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建设制造强省提供有力支撑,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左右,其中主机核心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成为全国工程机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智能制造高地,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取得积极进展,新培育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1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到2030年,全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起重机械、路面机械等代表性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全球领先,工程机械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进省内龙头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两强、世界500强,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挥行业支撑作用。支持工程机械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积极创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整机及零部件龙头企业牵头组成创新联合体,打造覆盖主机、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创新研发,促进成果转化。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等方向,聚焦数字液压元件及系统、高效传动元件及系统、高可靠控制元件及系统、工程机械专用“三电”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和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融合感知、人机交互、智能无人化调度管理、动力架构、驱动控制、能量管理、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加快实现下一代整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三)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支持省工程机械高端核心零部件标准委员会建设,聚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领域,支持省内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国际标准。鼓励企业建立基础工艺创新体系,建立工程机械行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支持企业实施关键零部件验证,推进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第三方评价和认证体系建设,满足企业和用户的检测认证需求。围绕工程机械高端核心零部件产业研发与应用共性需求,加快构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试验检测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对接平台,提供知识产权、标准情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

(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编制工程机械分领域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指南,培育建设跨品牌、跨机种的工程机械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施工的应用场景,提炼易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支持行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智能制造装备和MES、ERP、WMS等信息系统,通过数据驱动制造,打造30家左右工程机械领域省智能制造车间和工厂。建立和完善工程机械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工程机械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五)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降噪降尘降耗等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环保性能,实现绿色应用。加快混合动力、氢能、纯电动等新能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工程机械企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培育30家左右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优化完善再制造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后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六)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提高利用外资与国际合作水平,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工程机械行业制造领域,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鼓励行业企业通过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开发,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海外布局,深化产业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化运营管理和保护维权能力,推进海外专利布局。

(七)加快设备更新与推广应用。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支持工程机械产业更新改造切割设备、涂装设备、焊接设备、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检测试验设备等各类生产(测试)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创新营销模式,运用互联网+等方式,培育线上体验、选机、购机、培训等新销售模式。支持各类机构组织省内工程机械行业主机厂与配套商、生产单位与施工单位、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多领域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八)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推广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导企业完善和提高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打造工程机械行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九)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引导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聚,根据各地工程机械装备产业基础条件和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徐州以做大做强主机产品为重点方向,提升工业车辆与智能物流设备、市政环卫机械、矿业机械主机市场占有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之都”;常州加快发展智能化、电动化、专业化工程机械,积极发展高端液压件、精密铸锻件、智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苏州重点发展液压系统、传动系统、三电及整车控制系统等高附加值系统集成,加快发展挖掘机、掘进机以及搬运设备、钻采设备、应急救援装备等工程机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全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加强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各项政策,用足用好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协同攻关项目和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项目。对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工程机械创新产品,按规定推荐享受首台套产品等政策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个性化信贷和融资服务,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机械项目投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购重组等服务。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工程机械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工程机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教育、技术再培训等,鼓励工匠名人开设人才创新工作室,大力培育产业应用型人才。加大各类人才计划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引进一批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创造良好环境。发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促进组织等第三方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工程机械产业动态监测,深入开展工程机械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支持行业集聚地区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展会或论坛。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德国慕尼黑、美国拉斯维加斯、法国巴黎三大工程机械展和上海宝马展、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国内外专业展会和大型经贸洽谈活动,提升我省工程机械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实力。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