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苏州昆山高新区:新起点 新征程 新跨越 |
| 内容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浏览次数:2330 更新时间:2014-12-18 | 苏州昆山高新区正在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发挥经济、科技和开放优势,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力争在开展区域创新合作、推进开放式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全面把握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昆山高新区将积极探索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新路径,努力建设成为示范区主阵地。”在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际,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表示,昆山高新区正在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发挥经济、科技和开放优势,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力争在开展区域创新合作、推进开放式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立足创新:一步一个脚印 据记者了解,昆山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定不移高举火炬旗帜,贯彻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发展要求,围绕“建设创新型园区”发展目标,确立了“12345”发展指导思想:以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总定位,加快推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推动向人才和创新驱动、知识和智慧经济、科技和生态新城的“三个转变”,打造产业、科技、人才、金融“四大高地”,构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格局。努力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主动作为中增创领先优势,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不断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在江苏省各级开发区综合测评中位居前列,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2014年,昆山高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亿元,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2亿元,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3亿元,园区主要指标四年来在高点保持稳步增长。 昆山高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全力推进科技载体建设。记者了解到,围绕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发展总定位,4年前昆山高新区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全力打造资源集中、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科技载体,扎实推进“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工作,贯彻实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 一是打造“三大板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结合发展现状基础和创新发展目标定位,昆山高新区坚持“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理念,规划建设阳澄湖科技园、新城北产业园、吴淞江产业园“三大板块”,各自形成“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逐步构成“6 3”产业发展格局(“6”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模具及精密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机器人及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3”即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商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四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51%,分别提升7个和19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占园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 二是搭建科技平台,拓宽技术转化渠道。昆山高新区瞄准市场化推动产业化,整合提升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创业服务中心等现有创新载体,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设立运作昆山产业创新研究院、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等产业智库,在积极发挥新型平板显示、小核酸生物技术、工业和智能机器人等研究所技术辐射作用的基础上,搭建南京大学太阳能电池实验室、CSA光伏实验室、智能装备产业创新基地、模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华测生物检测中心等前瞻技术研究及应用平台,精心布局创业服务中心A楼及B楼,建成投运机器人研发楼、小核酸研发实验楼等特色孵化器、加速器,新开工建设海外人才大楼和民营总部大楼,引进中外高层次人才,带动项目发展。 三是壮大产业基地,抢占新兴战略高地。昆山高新区锁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攻坚,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加快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六位一体”发展机制日趋完善,与江苏省科技厅推进成果转化联合招标工作(园区企业华恒焊接、研华科技、领创激光入围),制定出台“一区一个战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定位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集聚机器人项目超过50个,产值达300亿元。模具产业基地获批省级创业服务中心,集聚近1000家模具企业,产值达18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9。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单位,成立江苏省小核酸产业联盟和10多个冠名专家研究室,承担了多个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通过引进落户整车项目,集聚汽车模具、汽车接插件、汽车配件等汽车零部件企业50多家,产值突破50亿元。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优势,积极建设北斗产业园,搭建技术研发、服务和转移平台,加速基于北斗和3G卫星通信技术项目化、市场化步伐。启动建设承接科技成果和新兴产业转移的南淞湖2.5产业科技园,打造协同创新集聚特区和国际化知识社区的中心湖“创智新天地”。 此外,昆山高新区在致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上不遗余力。昆山高新区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注重抓好关键技术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符合产业发展的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在突出技术引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昆山高新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关核心技术,争取自主知识产权、标准话语权。其中,富士康华南检测中心、牧野机床检测中心、宾科紧固件检测中心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4年来,昆山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研发机构360多家,获批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50项,争取各类科技经费4亿多元,专利申请2.74万件、授权1.33万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园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 在突出技术溢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昆山高新区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校企联合、产研合作,为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应用于产业搭建桥梁。如弗尔赛新能源3个项目分获国家86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维信诺“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和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华科技启用全球协同研发中心,永年激光3D金属打印平台面市,能讯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应用于4G移动通信,瑞博小核酸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审批并创全国小核酸领域先例,泽璟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成为江苏第一个1.1类新药。 在突出技术应用,助推企业转型发展方面,实施科技人才项目增量扩张计划。4年来,昆山高新区共引进劳士领、科施、泰联电子、艾力艾精密等“高、特、新”项目65个,注册资本总额达112亿元;累计新增工业用地6800亩、建筑面积390万平方米。实施现有产业提质增效计划,注重内涵式发展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支持传统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技改扩能、就地转型,搬迁改造通力电梯、乙盛机械等企业145家,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共有88家企业完成技改,投入超过40亿元。实施服务业跨越提升计划,综保区(西区)实现封关运作,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叠加增长,发展普洛斯、天环冷链等高端物流,建设中航城、华润国际等城市综合体及虹祺路商业街等商贸载体,皇冠国际会展酒店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强化要素支撑,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是昆山高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昆山高新区发挥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品牌效应,突出人才引领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资金链,有效提升了各类创新要素叠加效应。 一是注重人才引进培育。依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昆山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设立美国硅谷人才办事处,引进美国杜克大学、加拿大国际学校等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运营福伊特中国培训中心。4年来,昆山高新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个、中央“千人计划”人才33名、省市“双创”人才(团队)近90名,维信诺首席科学家邱勇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园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超过400名。 二是加速科技金融结合。围绕科技企业发展需求,昆山高新区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获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8万平方米财富广场,与深创投合作设立红土高新创投基金,成立高新创投、信用再担保、科技小贷公司,集聚静德国际、青石资本等一批支持科技创新的股权、风投、创投机构,形成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打造企业“培育、股改、上市”梯队,园区内2家企业上市、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高新债(一期)成功发行。 三是强化科技政策支撑。昆山高新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科技经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5%,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10%。建立完善科技创新联席会议机制,设立优秀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出台人才引培、上市奖励、拨改投、贷款贴息等科技扶持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府采购、研发费用补贴等创新激励政策,在项目启动资金、研发用房、风险创业投资、科技人才奖励、住房补助等方面给予引导支持。 放眼未来: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目前跨行政区最大规模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高新区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一个产业创新基地,以能参与打造、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新苏南模式’而自豪,我们将竭尽全力,为自主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黄健表示。 据悉,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昆山高新区为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一是推进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昆山高新区强化以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的“一区一战略产业”主体地位,推进与江苏省科技厅成果转化联合招标工作,今年园区企业华恒焊接、研华科技、领创激光目前已与江苏省科技厅签订合同,将获得连续3年资金滚动支持。联合招标工作的启动强化了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的集聚,推动了机器人技术公共平台作用,推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产业链整合延伸。昆山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推进“一区一战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机器换人”工程,鼓励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进行技术改造。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向“一区一战略产业”汇聚,鼓励机器人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探索建立首台套机器人应用保险机制,重点培育家用智能机器人。 二是推进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化。昆山高新区放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和省级科技产业园品牌效应,发挥省级小核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千人计划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作用,做好“国家小核酸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聚焦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技术前沿,开展技术攻关和联合攻关,提升生物实验楼、化学实验楼、中试楼、生物制品楼、工程楼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GMP/GLP车间建设,助推瑞博、泽璟等一批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中试、临床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医疗器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昆山高新区以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研制、两化融合为推进,重点发展计算机整机和核心部件、新型平板显示、高端通信、光机电一体化装备、电子元器件、传感器和软件等产业细分领域。加快提升计算机及核心部件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开发生产平板电脑、无线通讯组件、工业计算机等重点产品。依托西电技术成果转化,建设北斗产业园,推动基于北斗的卫星通信技术市场化。以维信诺显示技术为引领,加快大尺寸AMOLED显示屏产业化。在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领域,构建以检测系统、电子设备、能源技术、仪器仪表制造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推动环保型基础元器件材料开发进程,提高半导体照明、新型锂离子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电子元器件产品制造水平。锁定智能芯片、无线传感节点、电子标签设备、应用系统集成等感知产业链环节,形成传感产业集聚高地,支持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对接上海浦东软件园,强化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数字动漫、教育实训等软件服务功能,打造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软件产业集聚区。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昆山高新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与产业竞争,加强与美国硅谷、台湾新竹等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提升整合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形成以国际化企业为主体、国际化城市为基础、国际化人才为支撑的开发开放新局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载体承载力、要素支撑力、环境软实力,重点打造好“四大高地”:坚持“高、特、新”、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科技含量、绿色发展等多方面标准,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发挥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品牌效应,整合科技创新平台资源,打造成果转化高地;依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一流引才留才用才环境,加快引进培育高端领军人才、行业紧缺人才、新型实用人才,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建设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科技金融高地。 五是开展知识产权提升工程。为更好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昆山高新区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实务培训,以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契机,做好昆山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第二届一次全体会员大会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纪念宣传活动,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预计今年全年新增专利申请达5000件(发明申请达2000件),授权专利3500件(发明授权250件),新增零专利突破企业20家。在申请方面,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总量的80%;在授权方面,发明占比20%,实用新型占70%,使专利不仅在量上有作为,而且提升了专利质的水平,切实提高专利含金量。 六是推进研发机构全覆盖工作。昆山高新区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积极鼓励企业建立独立研发机构,服务园区经济发展,做好园区内大中型研发机构的统计服务工作。认定苏州苏州工程技术中心12家,天瑞仪器获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认定同时被认定为省级院士工作站,良品丝印等3家企业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认定,江苏省博士计划认定3人,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组织56名教授博士与园区企业成功对接。申报省级研发机构10家、昆山研发机构37家、产学研合作60项。 七是强化人才集聚。昆山高新区坚持人才是第一竞争力,围绕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加强产业、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以及高技能使用人才。同时进一步强化科技领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完善人才落户的配套环境建设。 八是实施区镇联动,推进高新产业发展。以区镇联动为契机,积极进行科技对接,发挥区镇各自在政策、载体、平台等要素方面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按照产业集聚发展规则,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组织申报力度。预计今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0个,认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55家。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