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3日,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举办“对话德国”活动。常州与德国,一个是中国工业智造明星城,一个是欧洲传统工业强国,两者经济结构相似,合作渊源深厚。我们与德国开展合作交流,借鉴德国工业的长处,不仅要研究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等发展成果,也要汲取老牌工业国家在工业文化上的可取之处,充分发挥江苏制造强省、科教强省的优势,涵养塑造具有江苏特质的工业文化。
提到工业文化,很容易联想到德国工业的严谨、美国工业的创新、日本工业的敬业。但工业文化并不是天生存在的,它必然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渐积累、沉淀、升华而成。实际上,上述几个工业化进程较早的国家,也曾有过产品优势不足、工业文化欠缺的阶段。可见,工业文化是与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脱离工业基础谈工业文化是无源之水,忽略工业文化搞工业发展则劳而少功。今天,中国制造在全球举足轻重,实现制造强国梦,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发展。
中国工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新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虽晚却发展迅速,孕育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江苏的工业发展也有深厚的底蕴基础,既有近代张謇的实业报国精神,也有改革开放后“星期天工程师”的好传统。爱岗敬业、实业报国、迎难而上等优秀品质,成为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应意识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推广标签不能局限于“爱国”,在进一步传承好这些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提炼属于我们的精神特质。作为后发者要实现先至,唯有抓住“新工业革命”的窗口期,加强工业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最新技术方向的融合,孕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工业文化。
工业与科技紧密结合,产生的工业文化更时尚、更亲民。比如我省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业,功夫都在工厂之外,当技术攻关、工业设计、市场培育等环节都打通后,投入生产自然水到渠成。在这一过程中,创新的产品构想、关键的技术突破、酷炫的外观设计、成熟的营销策略等缺一不可。这类新产业体现的工业文化,至少包括产业合作、设计优先、强调效率、绿色发展等多个特点,它的内涵更为广泛,已不仅是工程师、技术工人等工业群体的职业典范,更需要科学家、设计师等跨行业人士共同参与,甚至需要普通消费者的共同支持。2016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提出要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正是对此作出的精准判断。
塑造具有江苏特质的工业文化,需要多方共同发力。一方面,应打造由工业博物馆、工业主题公园、工业旅游线路、工业文化影视作品等组成的文化矩阵,提升全社会对工业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如国家工业遗产金陵机器制造局,在保护利用中成为了南京文化的新地标。另一方面,还应把工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让工业文化的实践基础更为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