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监测、数字能源、数字建筑……作为苏州市相城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准布局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重点平台服务支撑、中小企业百花齐放”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
“数”以“智”用链接新生态
数字时代叩门,如何拥抱数字时代机遇、抢得转型发展先机,相城经开区其实一直在开题解题,书写着自己的答案。站在数字经济风口上,我国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普遍存在成本高、技术难、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经开区的仕泰隆,针对这些痛点交出了“工业电商·仕泰隆装备网+数据采集·仕泰隆飞象云”两大平台的答卷。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江苏仕泰隆物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侍贤君介绍,公司聚焦全国金属加工行业,通过“硬件+软件”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设计及嵌入式算法的高速迭代,打造了一套“PLC 体外平行数字仿生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的成本,可快速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率。”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就在于体验创新、流程创新、模式创新。经开区的琅润达,用一根信息线把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大数据这些时髦的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串在了一起,依托工业互联网技术对全产业的全能源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与在线监测,实时为客户的各类数据“把脉开方”。
“过去靠脚力跑遍工厂的车间生产线,如今只需要盯着整个智慧平台,就能实现一屏统管。”苏州琅润达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玺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厂管理平台,可以帮企业采集各种类型的工业数据,做好企业的“能源管家”,“点点鼠标就能收集数据、优化节能,动动手指就知道哪套设备该检修。”
“智改数转”为企业带来了利好,在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电声器件智能车间,5条受话器自动化装配线正在全开运转。公司负责人介绍,智能化改造后,车间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5倍以上,“接下来,公司将逐步完成制造系统数字化转型,实现产线无纸化生产。”
从数据中来,到实体中去。仕泰隆和琅润达为企业装上“智慧大脑”,美特科技换上了“智慧身体”,让传统生产变得更加灵活,而这只是经开区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的一个缩影。目前,经开区已集聚国家级“双跨”平台蓝卓工业互联网公司、广纳集团工业互联网总部,以及琅润达、恒旺数字科技、盖勒普工程咨询等重点企业;累计拥有工业互联网企业43家,省级智能工厂1家、标杆工厂1家;省、市智能车间企业17家,区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2家。正在加快推动企业市场化、产业化,助力企业数字产品、数字服务“走出去”,支撑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云”经济拥抱“数”产业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让建筑领域“建造智能化、建筑智慧化”,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工业化”迈进,逐渐成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平整混凝土、自动垒砖……在中亿丰未来建筑研发中心项目现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与建筑工人一起劳作。在这里,“人机协同”的智能建造装备使机械化技术与建筑工人作业紧密结合,在提升建造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施工作业的精准度。中亿丰建设集团总工程师李国建介绍,这种智能建造砌筑机器人装备,将高精度机械化工具与成熟产业工人相结合,加速推进了建筑工业化步伐。
室内照明一键模式切换、空调设备自动优化运行、建筑用能关键指标总览……这些便捷功能在城亿绿建工法楼项目的智慧建筑管理平台上被一一实现。这是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建筑的一种表现。该研究所数字低碳研发中心主任马杰介绍,该项目借助数字运维平台,赋予建筑生命力,使建筑与人可对话、可感知,实现“设备实时监测—故障预测—决策响应”的智慧化运维管理,“同时,通过实时碳排放精准监控、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以及减排收益分析,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碳排放管理,使项目成了数字技术赋能低碳建筑的示范样板。”
不仅仅在数字建筑方面,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场景已然遍布相城经开区,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轮驱动,经开区不断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经济的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如今,经开区以“数字城市产业示范园”为核心,依托苏明装饰、宝嘉绿色建筑等企业,推动建筑工业化升级;发挥中亿丰、中铁四局等龙头企业引领,加强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示范应用,形成了数字建筑、数字交通、数字监测、数字能源等初具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经开区将深化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聚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并进。”相城区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盛梦龙表示,经开区力争到2024年推动数字城市产业规模突破450亿元,新增星级上云企业28家,完成“智改数转”项目130个以上,推动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级智能工厂(车间)再创新高,助力苏州加速打造数字经济时代“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