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回落,是对大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等下行风险做出的一种调整,也反映出高额债务等危机遗留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重新陷入衰退。一个时期以来,全球制造业进入一个较长的深度调整期,这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本身创新乏力、新的增长点难觅。 由于缺少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逐步被发展中国家追赶,产业竞争力被削弱,许多产业不得不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呈现出“空心化”趋势。为此,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计划”,希冀借此复苏经济。 全球制造业活动扩张速度2014年底持续集体下滑,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1月的51.8跌至51.6,为15个月最低。 重振制造业的核心是增强本国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例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提出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一代机器人(300024)等新兴技术进行投资,以帮助美国制造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推动将软件、传感器和通信系统集成于信息物理系统,建立以智能产品、智能工厂为核心的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生产模式。 技术创新对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提振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三维打印等新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发达国家的成本劣势;二是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工厂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三是创造新的产品和产业,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抢占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美国、英国、德国等制造业复苏情况较好的国家,同时也是自身创新能力较强且提升相对较快的国家。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去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对全球最大的25个出口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进行了比较,发现美国的制造业综合成本已接近发展中国家。这其实正是制造业向美国回流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