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昭示区域发展开局如何发力。1月4日,南通市委市政府接连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动员会,两场关乎全局发展的重要会议向外界传递重磅信号:以项目聚势,促工业强市。
工业是一座城市的“硬脊梁”、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当天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晒”出了南通工业经济“成绩单”:202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1.3万亿元,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去年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列全省第2位,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去年前三季度工业对GDP增长贡献度达到53.2%,工业的支撑作用、拉动效应明显。
“好成绩”源自“厚家底”。在会场外一块巨幅展板上,记者找到了南通工业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底气所在:全市拥有营收超百亿工业企业1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9家,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8家、省级绿色工厂67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6家。
记者注意到,南通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会场内,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济萍、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明达等“张謇杯”杰出企业家代表坐上了主席台,含义不言而喻: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企业、在企业家。
现场,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2023年度南通市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称号,对2023年度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创新优秀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优秀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勉励全市企业家勇挑重担,当好南通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力军”。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工业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优、结构还不够好。”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上,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将对标苏州,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以科创引领、数实融合、跨江协同、向海发展为战略引擎,加快构建“六大重点产业集群、16条优势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六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0%,基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
工业立市强市,项目聚能成势。走进全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动员会会场,江海大地“竞”项目、“赛”产业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
数据带来最直观感受:近两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27个,平均约一天半新开工一个项目;近两年新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0个、竣工率60.3%,较两年前提高22.9个百分点;去年131个新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约18个月,同比缩短3个月;2023年认定科创项目1428个、“专精特新”项目104个,高质量、高科技、高精尖项目批量涌现……
会场外,进入会议厅的必经之路上,长度约50米的巨幅落地喷绘墙引人注目,南通所辖县(市、区)、重点园区等10个板块“2024年度全市一季度计划开工重大项目情况”一览无余。“别家有啥,自己缺啥”,几乎每位到会人员都会驻足观看。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顾勇提前20分钟赶到会场,从前到后仔细查看,不时拍照、记录,不放过展板上任何一条项目信息。“跟其他板块比,我们的部分产业有差距!”看过之后,顾勇坦言“坐不住”,装备制造业是通州湾的强项,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相对偏弱。今年通州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吸引更多人才项目、科创项目落户,填补招商引资“空白点”,争取在项目弱项上打赢“翻身仗”。
“‘全市一季度计划开工重大项目情况’展板既是任务书、也是军令状。”南通市发改委主任尹建勇介绍,今年一季度,南通全市将力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48个,计划总投资812亿元,项目涵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90.5%,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423亿元、实现税收49.7亿元。
“重大项目就是机遇落地转化的‘凝结核’。”吴新明比喻道,发展机遇就像飘在天上的云,只有遇到凝结核才能化作甘霖,转化成落在地上的雨。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在南通交汇叠加,未来4到7年是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期,也是南通重要机遇的窗口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项目大突破支撑新型工业化,以高质量项目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为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硬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