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正在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阶段转型,企业正在大规模实施智能制造项目。11月20日,在第五届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信息标准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认为,智能制造有利于钢铁行业提效降本、稳定产品质量、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因此数智化转型升级现已成为钢铁企业布局的“新赛道”,把握未来发展新机遇的重要手段之一。
智能制造,标准引领。我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发布,在ISO立项全球首个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国际标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指南”,重点研制《钢铁行业智能工厂评价导则》等重要标准并将其推广应用。张龙强希望,未来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和企业继续积极关注并更多参与到智能制造标准化的事业中来,将钢铁行业先进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为标准,加速新技术在钢铁行业的推广应用。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是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保障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表示,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应以“科技创新链嵌入驱动,标准化链为载体基础,数据链为有效依托,质量链推进产业创新升级”为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四链融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体系路线图:构建全产业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域的质量基础支撑体系;遵循研究设计合理性、生产工艺稳定性、产品质量符合性、服役性能适用性的质量基础支撑技术路线;通过全域专业化合格评定为导引切入,以系列事实标准为基础载体,以系列有效数据为依托,以系列(标准-数据-质量)点阵映射式创新验证评定范式,实现全链条、无盲点、全要素质量保障。“提升质量基础能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全域创新质量保障系统,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助力现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王海舟强调。
数字技术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座,而标准化正是连接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数字化建设的一剂良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环保部处长、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执行秘书长符鑫峰介绍,截至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共发布了智能制造领域标准计划160项(1项国际标准,11项行标,148项钢铁协会团标),其中发布67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大工程(超低排放工程、极致能效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制定并发布了“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四三二一”总体目标。
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按照“抓基础、谋突破、创机制、搭平台、建标准、树标杆”,从设计、研发、生产、运营和生态五个层面,推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促进全行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天仁表示,福建省三钢智能制造项目于2021年启动,目前一期项目基本完成,智慧管控中心、智控中心、智能运营系统、大数据决策平台、生态圈协同平台等系统已搭建完成,成本管理、库存管理、绩效管理、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多个大数据模型应用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