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机器换人是产业转型重要途径 不能赶时髦 |
| 内容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 浏览次数:1924 更新时间:2015-03-13 | 近两三年开始,浙江国产机器人厂家大量兴起,政府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导致大家都蜂拥而上,容易形成不理性市场行为。这就要求产业升级要和机器换人结合起来,如果没有产业升级,单谈机器换人,和原来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浙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起主要作用,产业结构相对弱于江苏,先进的制造业的推广也相对会困难。
浙江的企业,生产的产品门类多,反过来对机器设备的要求很高,可能比那些大型的社会化工业生产的要求要高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机器人的推动作用会更大。
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报告中,中国机器人的占有量已经是国际第一,在未来3-5年中国机器人用量会遥遥领先,从人均来看,中国2013年每万人拥有28台机器人,2012年是23台/万人,2012年韩国已经达到每万人396台,可见中国与此差距颇大。
然而,实际运作过程中,“机器换人”尚有更多顾虑。比如,社会一个普遍的担忧是,是否导致大量劳动力的失业。
“机器换人”来源于企业本身的需求,是立足于产业提升、产业转型这样的出发点,并不是说一个企业人招得到,就不需要机器换人了,有些领域,“机器换人”可以把人解放出来,做更多创新性的内容。
眼下,工业4.0已成为社会热点。但不代表实现了“机器换人”就进入了工业4.0,一味赶时髦恐怕不仅没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反而面临被洗牌的风险。在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看来,“机器换人”是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是全部,不能忽视在创新层面上通过提升技术含量水平的转型。更何况,目前机器人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推动机器换人的措施主要包括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企业层面主要是深化认识,提高企业家的自觉性,寻找机器换人切入口,主动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点,建立机制,推进机器换人长期性。
针对上述提及的不少越是低端的企业,它对于机器换人的要求越高问题,如果人可以非常简单地做到,但机器需要花费非常昂贵,这个机器至少在目前是没有生命力的,要考虑平衡点,成本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浙江省里一个月一场专题报告会,“只要你有好的项目,政府来帮你站台,帮你推广。”
日前,浙江省成立机器人产业联盟,为了集中最优质的资源,然后积极解决产业发展、技术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推动机器换人产业的发展。现在对于机器换人企业有大量的需求,但是国内设备供应商或者说机器生厂商能难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指出,产学研是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在倡导的一种方式,但企业和高校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合作还是有一些问题,“当然还是希望多多产学研结合,把高校的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的产品中去。”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