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ne方法的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学分析
丁力1,吴洪涛1,于霜1,姚裕2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
针对具有高度非线性、复杂动力学特性的小型无人直升机,基于Kane方法,提出了一种推导其动力学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兼有矢量力学和分析力学的优点,首先采用欧拉角为绕机体坐标轴3-2-1重新建立了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平移和旋转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到主旋翼陀螺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将主旋翼当成刚体,减小了建模的复杂度。其次,通过优化模型使纵横向通道实现解耦,便于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最后,仿真实验展现了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飞实验反映了小型无人直升机在悬停状态下的动态特性,将实飞实验数据和优化后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小型无人直升机是一种典型的空中机器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机动性能强等优势,它能在狭小空间、复杂环境中垂直起降和悬停,所以成为近年来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1-6]。然而,它是一个高阶、不稳定、非线性、强耦合、高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建立较为准确的动力学模型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Garcia等[7-8]采用传统的牛顿-欧拉方程来描述无人直升机的数学模型,具有清晰的几何直观性。Dzul等[9-10]以保守系统的拉格朗日方程来推导无人直升机的模型,使动力学方程中不出现理想约束力。Kim等[11]针对无人直升机的自动控制飞行,提出以参数辨识的方法来获得直升机的动力学模型,易于工程化。另外,Wang等[12]采用Flightlab 软件来获得无人直升机的模型,实时性强。近期,栗英杰等[13]提出了用IDRA法来简化无人直升机地面坐标系与机体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节省了计算时间。
以前的建模方法大多没有考虑主旋翼的陀螺效应,文献[14]详细地分析了小型无人直升机主旋翼陀螺效应在建模中的影响。与大型无人直升机相比,小型无人直升机的主旋翼具有以下特点:(1)无挥舞铰;(2)具有更高的转速;(3)质量对整个系统影响较大,不容忽视。这些特点使得旋翼在旋转运动中具有更强的刚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简洁高效的Kane方法为基础,采用欧拉角为绕机体坐标轴3-2-1重新建模,推导出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处理,使得纵横向通道输入解耦,并得到了一组线性化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飞实验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1无人直升机的建模
1.1运动学模型
小型无人直升机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EF为地球坐标系,BF为机身坐标系;OMR,OF,OTR,OH分别是主旋翼、机身、尾翼和整个系统的质心;O是OTR沿f1方向与主旋翼旋转轴的交点;FMR,3,TMR,1,TMR,2,TMR,3分别为主旋翼升力、滚转力矩、俯仰力矩和反扭矩;FTR,2,TTR,2分别为尾翼的拉力和反扭矩。
首先定义x,y,z为直升机质心的位置;φ,θ,ψ分别为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u,v,w分别为在地球坐标系中3轴平移线速度;p,q,r分别为直升......
作者简介:丁力(1989—),男,江苏宜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智能算法。 (文章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如需详细资料请联系江苏机械门户网025-83726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