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其核心就是要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制高点,其主要措施就是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其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而机器人、3D打印、智能工厂则是其重要支撑和依托。
日前,有关“《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正处于修改完善阶段,有望在年底前发布”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热议,人们期盼这一前无古人、潜力巨大的产业能够成为我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有效推动力,更希望中国可以在机器人技术、市场等方面实现突破,创造又一个中国的名牌产业。
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不过,对于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一领域,除了市场,我们完全不具有优势。
未来的发展除了要有顶层设计、政策落实外,还需要仰仗各行各业乃至全民的创造力。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2016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对于我国来说,如何抓住机遇,找准突破方向,从跟跑实现领跑,提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