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央行报告: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
| 内容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666 更新时间:2015-08-11 | 7日,央行发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出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 具体如下: 船舶行业船舶行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对钢铁、化工、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但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新增造船订单不足,2008年以来中国船舶行业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近期,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船舶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复苏迹象。2015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18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其中,完工出口船16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5%。船舶行业88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0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下降3.5%。但与国际船舶行业主要竞争对手比较,中国船舶行业本轮复苏步伐有所滞后。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船企新接订单量约为1328万修正总吨(CGT),其中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为592万CGT,约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45%;日本造船业新接订单量268万CGT,十年来首次超越中国位居第二,订单量占全球的20%;中国则以新接订单量256万CGT排名第三,订单量占全球的19%。而以手持订单量统计,截至2015年6月末,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4096万CGT,依然排名全球第一,韩国和日本分列二、三位,分别为3280万CGT和1969万CGT。 当前,世界船舶工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产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船舶行业大而不强、复苏滞后的现状暴露了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关键部件的核心装备尚未形成品牌化和规模化,产业综合技术实力有待提升;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生产效率亟待提高等。下一步,为配合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船舶行业应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骨干船舶制造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同时,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船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举措,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做好相关信贷融资支持,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