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越来越难赚,经济下行暴露中小企业弱点。传统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受累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外市场疲软,以及产业全球转移等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近年来用工和其他成本迅速上涨,制造业形势亦很不乐观。
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压力?面对客户减少、订单下降,企业又如何转型?《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期走访了长三角地区的几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和有关专家,从传统制造业的现状,寻找根源探究出路。
承压:传统制造业利润大幅下滑
宏观经济数据几乎全线回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4月数据显示,从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18.7%回落至4.1%;消费增速从10.5%回落至10.1%;投资增速也从10.7%回落至10.5%,而投资的回落则主要是受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影响。
制造业似乎成了整体经济下行的最大受力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下称“制造业PMI”)显示,今年2月制造业PMI为49.0,创下2012年8月以来新低,且为连续第七个月低于50荣枯线;4月制造业PMI为50.1,也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
其中,中、小型企业的困境最突出。4月份,中型企业PMI为50.0,小型企业PMI为46.9。
作为全球重要制造业基地的长三角地区在此轮经济下行中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此前曾有媒体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上市公司2015年的中报业绩做过统计,三省一市上市公司中报利润负增长比例均超过30%,其中,安徽最高,为49%;苏、浙、沪分别为40%、38%和33%。
数据显示,三省一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共600家,其中净利润为负数的有63家,即长三角地区有一成制造业上市公司2015年中报亏损。
“前两年,全国范围内这一行业倒掉了一批公司,目前这个行业仍处于低谷。”苏南地区某人造革制造企业老板何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企业年产值在1.7亿到2亿元之间,在行业里为数不多,算是做得比较好的。
虽然规模能维持,但利润是明显减少了。
“现在我们的净利润基本只有3%~5%,而十年前我们有15%~20%的净利,有些产品的利润点还可能会在20%以上。”何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叹,现在钱越来越难赚了。
何先生回忆说,在2013年之前,行情都还算不错——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曾有一个短暂的下降过程,而4万亿投资下去后又有所回升,跟前面基本持平。不过,2011年银根开始收紧,大家口袋里没钱了,需求量下降。厂家就抢单子、拼价格,一轮两轮之后,企业的整个利润就下来了。
此外,用工成本上涨也是中小企业业主们颇为苦恼的问题。何先生告诉记者,跟十年前相比,现在用工成本已经翻了三番都不止,2005年到2007年时,工人工资在1800~1900元左右,而现在是五六千;另一方面,社保基数每年都在提,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此外,实业逐渐呈现系统性的“缺血”困境。
以上世纪90年代曾飞速发展的温州制造业为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制造业的海外订单剧减,大部分都转为内向型企业。而国内财政政策近几年紧缩,民营制造业贷款难;曾经迅速膨胀的温州民间融资,2011年前后又遭遇了崩盘,温州制造业现在普遍缺钱。
记者近日致电温州某制鞋企业老板,谈起经营情况,他只是泛泛地说,“制鞋业这几年下坡比较厉害,买的人少了,总体经济不好”,之后就匆匆挂掉电话。
在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之后,很多温商家里每天都有银行的人上门推销贷款,有些温商贷款上千万做投资,进入房地产和太阳能等行业,结果全部赔了进去。
“过去投资步子跨得太大,银行、民间金融的钱都没用到实业上。”这在温商中是比较普遍的看法。
以当地阀门行业为例,温州从事阀门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企业有1100多家,这两年起码倒掉两三百家;活下来的一部分企业现在也是危机重重、勉强度日;最后留下来的良性企业可能占比不超过20%。
温州永嘉的立信阀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温州的阀门产业出现了两个恶性循环:一是有些企业没有守住本行,去盲目跨界投资,比如买房、炒房等,经济一出问题便发生连锁反应倒闭;二是有些企业因为产品没有做好,也没有好好经营,导致货款要不回来,再加上有些企业的生命力本来就不强,造成停产或破产。
王启耐说,虽然公司年产值保持了不错的增长,但受到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净利润有所下降。
出路: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除了整体大环境的因素,长三角中小企业发展停滞的症结在哪里?
“中国的中小企业,包括长三角的中小企业,依附性比较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长三角地区,是国有企业和跨国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作为全球生产基地,它的主体部分是跨国企业或是跟跨国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国有企业。目前经营发生困难的,主要是为这些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
长三角地区有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船小好掉头”的特点。现在市场总量是在缩小,但是结构在细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机会。“需求结构在变化,而供给结构却和它不匹配。”杨建文说。
部分企业主动寻求突破。如前文提及的苏南地区某人造革制造企业,何先生对记者表示,老产品现在价格杀得都比较低。这几年,他们致力于产品的提升创新,他们新推出的超细纤维合成革是第三代人造革,更逼真更环保,也更舒适,市场需求一直在增长,从去年开始效益就持续在往上走。同时,他们也努力提升自动化生产程度,减少人工费开支。
王启耐告诉记者,他们当初也是从十几个人的小厂房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的。“在2008年之前,我们还是全部为别人贴牌,而有些厂家只把一些利润低的业务交给我们。”王启耐说,现在他们自己的品牌占比已达95%,贴牌才5%。
在生产一线,这两年立信阀门集团的“机器换人”投入也比较大,原来一台机器要一个人去完成,现在是一个人完成三台机器。他们把这一块利润让出来给终端客户,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去年出口增长率超过30%。
王启耐说,这几年每年他们拿出利润的10%用于研发。他们公司研制的烟气脱硫脱硝刀闸阀,去年刚进入市场销路就很不错,也得到了中石化的认可。
杨建文认为,中小企业如果能在细分领域做到小巨人,就是很成功的企业。在现在这个特殊阶段,政府也需要在细分领域上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小巨人,形成一批有社会影响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的领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