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政府、协会和企业积极加快行动步伐。从政府部门看,已开始全面部署相关产业的技术标准研制和规划培育工作,在《中国制造2025》中,将智能制造列为主攻方向;同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也于近期印发。从协会层面看,一大批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应用和机器人相关服务平台及联盟相继成立,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从企业层面看,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试点,龙头带动与示范作用不断增强。”6月28日,2016中国(广州)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大会在广州举行,原国务院参事、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现任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曲维枝在会上做上述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出席会议并讲话。 促进产业链各方合作 会上,曲维枝强调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高精尖零部件大量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整体竞争力偏弱;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张峰表示,智能装备和智能应用产业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其中,信息通信业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在信息通信行业与这些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中,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以更好地促进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倍增发展。 一是要充分重视智能装备、智能应用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将给相关装备制造业和信息通信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希望国内企业能够顺势而上,把握好产业发展机遇。 二是要积极促进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信息通信和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必须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密切合作和大胆创新。 三是要重视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行业之间和国际、国内的标准化合作。 广州欲打造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州市把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作为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来抓,自2015年起连续3年共安排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发展,还出台了《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等一系列规划政策,提出至2017年年末,要建成两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并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计划。 谢晓丹说,“‘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将继续大力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力争2020年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建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设备、技术供应和研发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 大会期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出“中国智能应用联盟”倡议书,宣布联盟正式成立,并启动了“中国大数据创新应用产业联盟”筹备工作。 中国智能应用联盟是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与小米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20家智能应用领域骨干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行业组织。联盟的使命是协助政府做好智能应用领域的行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
周风余介绍,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全球处于同一起跑线,国内外差距很小,并且不存在行业垄断,这给服务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机遇。因此,各个国家都不会甘心在服务机器人上落后,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服务机器人扶持力度将会不断加大。
然而,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众多障碍:
譬如,核心技术障碍,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模块是人工智能,其核心技术包括语音语义技术、环境识别与理解、人脸识别、人的行为识别与理解和自主学习等;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技术标准的障碍,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在产业化初期,服务机器人类型繁多,兼容性差,仍未形成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标准;此外,缺乏对工业设计和产品智能化的重视,等等。
“同质化、低端化、玩具化、恶性竞争的结果有可能把机器人行业推向血腥的‘红海’。”周风余对此不无担忧。
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落地并注册公司,2016年下半年起投入生产,前期将生产少量产品并有选择进入一些家庭进行测试,经几个月测试阶段成功后,再逐步进入更多普通家庭。下一步,“大智”将在现有功能基础上增加跟踪功能、可多次人机交互的菜单功能等。
“普通百姓可能对服务机器人的预期太高,认为它是万能的,这是当前公众理解的一个误区,事实上,这一领域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去走”周风余坦言。
尽管如此,他表示,自己仍对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乐观。周风余将服务机器人领域比作“蓝海”,他同时用“使命感”解释自己选择进入这一领域的原因,“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普遍较低的现状下,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成果更好地反哺社会,服务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