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2020年我国将形成15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 内容来源:中国电子报 浏览次数:1577 更新时间:2016-09-07 | 工信部日前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主要目标: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指南》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指导意见》提出了八大主要任务:一是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及转化扩散,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屏障,支撑产业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供给瓶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依托联盟,发挥行业骨干企业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基础作用、行业中介组织的保障服务作用,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储备。加强知识保护。四是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推动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五是强化标准引领和保障作用。围绕重点领域组建标准推进联盟,研制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标准,促进标准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加国际标准话语权。六是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的平台载体,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培育“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加强与各类投资基金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为企业“双创”提供持续支持。七是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八是鼓励开展国际合作。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