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2020南京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
| 内容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731 更新时间:2016-09-12 | 南京到2020年,将成为“一中心、一基地”框架体系建设排头兵,基本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当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排头兵,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昨天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南京市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对未来5年、15年、甚至25年的创新驱动发展路线进行谋篇布局。其中,到2020年,将成为“一中心、一基地”框架体系建设排头兵,基本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明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定位,围绕“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四个城市”奋斗目标,聚焦“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五型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争当“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排头兵,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基本原则】 1、有限目标,重点突破 2、整合资源,联动推进 3、舍得投入,持续用劲 【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2020年):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更加强劲,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中心、一基地”框架体系建设排头兵,基本建成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中期目标(2030年):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科技创新在若干战略领域由并跑走向领跑,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批研究型大学、新型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大幅提升,2025年率先建成“一中心、一基地”,2030年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远期目标(2050年):科技与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成为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新型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成果领先,创新环境优越,经济发展高质。2040年率先实现科技强市建设目标,为科技强省、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5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战略任务】 任务一:全力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实现“四个突破” 全力打造国家级江北新区创新高地;加快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构建江北新区现代产业体系。 任务二: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 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专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支撑技术和科技服务业发展;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实施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 任务三: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 引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高校院所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科研机构及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任务四:优化创新布局,打造经济增长极 争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南京高新区——形成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成为江北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新港高新工业园——按“研究院 平台 产业化项目 产业基金”四位一体的模式,形成1—2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江宁高新工业园——围绕通信与网络、智能电网、生命科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提升科技创新载体功能,优化区域创新资源空间布局。 麒麟科技创新园——围绕引进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高端人才,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装备产业化基地。 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围绕增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孵化功能,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中国(南京)软件谷——围绕软件、互联网、物联网、服务外包等领域,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 无线谷(未来网络谷)——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及互联网技术,打造国内第一的通信和未来网络创新基地和产业高地。 液晶谷——围绕新一代显示产品,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智能电网谷——着重电力自动化产业研发创新,打造电力自动化先进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生产高地。 生物农业谷——以建设省级高新区为契机,实现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集聚,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加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 任务五:构筑人才高地,夯实创新根基 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人才评价和考评制度;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任务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军民融合创新机制;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培育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园区)、市有关部门根据本实施方案制订落实措施,加强协同、形成合力。 ——积极开展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取得突破,努力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加强监测评价。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表彰奖励力度。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