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推进会在京召开 |
|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次数:1775 更新时间:2016-09-27 |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对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8月1日印发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为宣传贯彻落实该规划,9月21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推进会议”。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领导,中机联会长王瑞祥,执行副会长于清笈、杨学桐,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赵驰等出席会议。会上,各部委领导对三部委文件进行了重点解读,肯定了中机联系统在标准化和质量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和部署。王瑞祥作了题为《标准引领质量为先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增效升级实现由大到强》讲话。讲话简要通报了今年以来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回顾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贯彻落实“提升规划”的思路和五项重点工作任务。 王瑞祥表示,“十二五”以来,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工作按照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和行业发展总体规划的部署要求,遵循“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指导原则,着力夯基础、强管理、攻高端、增能力。 王瑞祥说,我国机械工业标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标准体系系统性协同性不强,高端装备领域标准缺失,部分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成为制约瓶颈;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由我国主导制修订的机械工业领域国际标准占相应国际标准总数的比重仅在1.%左右,“不适应、跟不上”的问题未得到解决;质量管理理论理念引进较早,但实际应用发展不平衡,滞后现象较突出;在质量安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制约了机械产品的竞争力;低端产能过剩,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弱,品种不全、成套性低;自主品牌缺失。 据中质协调查的2000个中小企业中,只有31.4%和6.1%的企业主导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已连续15年未能进入全球100佳品牌阵营。我国的标准话语权和知名品牌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弱势,仍是“标准数量大、产品水平低”的“制造大国、品牌弱国”。 王瑞祥指出,机械工业贯彻落实“提升规划”的初步思路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以提高机械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贯彻落实“提升规划”为抓手,坚持标准引领、质量为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坚持开放兼容、协同发展,强体系,提能力,优结构,创品牌,以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的新成果新成效,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 王瑞祥提出要推进落实五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发展新共识。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树立工作新水准。进一步加强体系构建,拓展服务新领域。进一步加强工程实施,确保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协同联动,开创工作新局面。 会议表彰了“十二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印发了《“十三五”机械工业标准化提升指导意见》、《“十三五”机械工业质量和品牌提升指导意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以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细则》。来自机械行业各专业协会、地方机械行业协会、机械工业产业聚集区域、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机械工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的代表共计200多人与会。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