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机床互联互通及互操作将不再久远 |
| 内容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浏览次数:1642 更新时间:2016-11-21 | 11月17-18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标准及试验验证》项目启动会暨SAC/TC231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标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赵钦志主任主持,北京机床研究所王晓林副所长致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徐全平副处长、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郝玉成院长、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美梅主任、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黎晓东秘书长等到会并讲话。 王晓林简要介绍了创建60年来北京机床研究所在机床研发、行业标准、机床检测等方面为全行业做出的主要贡献,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国第一台柔性加工单元、第一条柔性生产线等。
徐全平表示,面对新的形势,行业标准工作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国家标准会越来越少,会更多地鼓励和发展以学会、协会为主体的团体标准。去年以来,优选了50多家社团组织开展团体标准工作,目前看来效果是不错的。 据悉,该项目是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责任单位是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项目所建设的标准体系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的重点行业标准之一,项目所解决的互联互通及互操作问题是当前离散制造业智能制造需迫切解决的核心瓶颈问题之一,其系列标准的建立将极大地推动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 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展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标准的研究,建立标准体系及架构,完成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行业标准草案制定,以满足制造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建立标准验证试验平台,开展标准全过程试验验证;首批在5种数控系统和2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上进行开发实现与标准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公共服务测试验证平台,成为本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标准贯彻实施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航空飞机结构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高档机床齿轮加工数字化车间等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上进行应用验证。 项目负责人、检测中心副主任黄祖广在进行项目介绍时表示,将自主制定《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通用技术要求》、《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设备描述模型》、《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面向实现的模型映射》、《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数控机床对象字典》、《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工业机器人对象字典》、《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信息安全要求》、《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数控机床测试与评价》、《数控装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工业机器人测试与评价》等8项行业标准草案,并完成8项测试验证规范。 该项目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1)在国内外率先解决数控装备的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的统一标准问题;(2)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映射的技术架构,具有多协议支持能力;(3)在国内外率先解决了互联互通及互操作中的核心语义问题。 该项目预期解决的重大问题有:(1)制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率先在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支持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2)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重要标准体系,保证产业安全;(3)围绕行业发展需求,支持研制具有互联互通互操作功能的数控装备,推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等新模式的应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4)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相关标准在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行业的推广,为智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标准支撑。 该项目所涉及的是离散制造装备的广阔领域,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如:(1)对于数控装备产业链相关制造商,将有效提高新型数控装备的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水平,形成更强的竞争力;(2)对于软件系统提供商和集成商,将大大减少软件系统为兼容不同装备所需的开发工作量;(3)对于制造业数控装备用户,将使用户进行生产线、车间及工厂各个层次的集成具备了可以依据的标准的技术条件。 会议对8项相关标准草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