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机器人产业热潮方兴未艾 3大发展态势凸显 |
| 内容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534 更新时间:2016-11-22 |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自是不言而喻。 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机器人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产业规模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发展趋势正日渐显现。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器换人”的热潮可谓方兴未艾。而这无疑也意味着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长的潜力之巨大,未来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也不言而喻。 与互联网融合是创新路径 由于技术复杂、研发需要巨额费用、研发成果与产业化应用滞后等因素,机器人产业发展虽然前景很好,但产业生态圈的优化还是一个长期过程。基于智能制造业应用推广的国内市场培育积累,不仅仅是促进国内机器人企业规模化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强化本土机器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机器人国际巨头都拥有垄断市场的优势。目前,abb、库卡、发那科、安川四大机器人巨头所占据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了60%。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是国外机器人产业创新的主导路径。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在互联网和物联网产业的融合性高,是机器人产业创新的重要优势。从世界机器人产业创新的实践来看,借鉴多行业、跨行业应用优势、融合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无疑也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核心技术研发也很关键 当前机器人俨然成了一个种类日渐丰富的梯队,渐渐遍布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着多研发者的心血,以及商家前赴后继的资本涌入。其巨大的利益空间令人垂涎,不过想要独占鳌头则还需要有强大技术的支撑。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那么如何摆脱困境,提高智能装备是必须条件。 近期,湖南省统计局针对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已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低端化”发展格局,势必将会直接影响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竞争优势乃至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容小觑。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无限可能的大环境中,机器人能否实现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还得落脚在自主研发问题上,只有将难题一一攻破,才能打开像中高端发展的新局面。 给机器人“大脑”是未来趋势 当前,众多机器人生产制造相关企业发展迅猛,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中国生产的很多机器人只是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简单重复运动,准确地说只能算是“机械手”。中国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只有32%,但在高端市场,来自国外的机器人占到了95%。这应该引起国内企业的重视,要防止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代工模式。 在日前举办的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在峰会上指出,共融机器人的发展是未来30年科技战略制高点,是中国制造未来重要产业之一。其中,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机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高端医疗装备与康复辅助器具将会是共融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李毅中提出,机器人产业的特点是“小产业、大市场、高科技、高效益”,应注重应用和数控系统的研发,给机器人“大脑”。同时加大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的研发研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