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剑指世界市场 我国3D打印产业标准亟待出台 |
| 内容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1351 更新时间:2017-07-11 |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作为“工业4.0”时代制造业的代表性技术,3D打印(增材制造)在我国只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便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诞生了众多的相关企业。目前,我国的桌面3D打印技术、高分子聚合材料3D打印技术等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广泛输出欧美发达国家。但是总体而言,我国3D打印产业还处于“跟跑”状态。
这种现状一方面归因于3D打印部分分支领域的技术尚不成熟,另一方面,也与相关产业标准不够健全有关。今年4月,《人民日报》曾刊载题为《3D打印为何遭遇尴尬》的文章,反映了我国当前一些3D打印企业已经冲到技术和产业的最前沿,但个别管理部门来不及跟进、不能为企业创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的现象,提出“新酒需要新瓶装”,呼吁管理部门加强政策跟进,推动企业发展。
这篇文章同时也认为,要求政府的管理在第一时间跟上最新的创新活动,往往是不现实的。的确如此,一方面,政府推出新政需要经过一套完整的程序,不可能跟上企业日新月异的创新步伐;另一方面,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检验就匆匆出台新政,往往会因不符合实际需要而起反作用。
不过,就当前飞快的发展速度和可观的市场预期而言,我国3D打印产业已经由落地初起阶段逐步向稳定成长阶段过渡,完整而健全的产业标准体系已是众多3D打印企业翘首以盼的了。顺应产业需要,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一系列前期工作。
以去年国家标准委成立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标志,我国3D打印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进程明显加快。上个月,在成都举行的“标准引领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研讨会”更是颇具里程碑意义。这届汇聚行业众多领军人物的大会闭幕之后,完整的产业标准体系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从这届会议的重要演讲中,我们或许可以预见3D打印产业标准的一些特点与倾向——
1、剑指世界市场,由“跟跑”变“领跑”。国务院参事张纲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在增材制造标准化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要培育增材制造标准创新型企业,建立先进标准企业“领跑者”制度。来自政府的声音表达了国家推动3D打印产业强起来、走出去的雄心与决心。
2、注重标准与实际需求接轨,大力培养标准化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3D打印之父”卢秉恒表示,建立增材制造标准体系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化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对于这套产业标准的制定,学界注重产学研结合,一方面实事求是,强调关注企业实际;另一方面也不忘通过人才培养为标准化工作创造新生力量。
3、以标准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正在开展全球首次基因编辑治疗临床试验,他对标准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化深有感触,会议期间表示:“我们不缺技术、不缺人才,只要标准能够跟上,我们就敢于同国际巨头一较高低。”科研一线工作者对产业标准助推成果产业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迫切要求,并寄予了厚望。
中国制造要逐鹿世界3D打印市场,不仅需要优秀的企业担当先行军,也亟待健全的产业标准体系作为可靠的后方支撑。如今,政、学、商三界已经做好了充足的积累与前期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套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标准体系便会出台,为我国3D打印的腾飞带来强劲东风。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