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工业是实体经济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何把握工业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不断深化工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全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是江苏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关键所在。
一是在加快完善新型工业体系过程中形成新格局。江苏工业经济规模大,体系完备,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必须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加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瞄准国际标准加快机械、石化、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壮大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江苏特色、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健康成长。
二是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引领新方向。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兴起,成为驱动工业化的新引擎。要紧紧抓住“互联网+”的产业创新“风口”,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继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变革,引领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协同生产、定制服务等服务型制造应用新典型,加快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现代工业生态系统。
三是在提升工业经济技术创新水平过程中实现新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环节,完善协同创新网络,打造优良创新生态,从整体上提升我省工业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瞄准世界科技、产业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以突破战略必争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重大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工程,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装备,以点上突破带动全局创新。发挥江苏科教优势,加快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对接步伐,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着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工业强省奋斗目标提供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
四是在深入实施产品质量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打造新优势。江苏工业经济要再造奇迹、再创辉煌,必须把质量和品牌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制造业企业质量意识,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打造拳头产品,提升江苏制造品牌价值和整体形象。深化质量为本理念,加强培育工匠精神的制度设计,使工匠精神成为企业决策者、经营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依托产业集群打造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国际品牌并购,支持江苏品牌“走出去”和“引进来”,大力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品牌企业,扩大江苏制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在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增添新动能。新时代的工业化,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工业化发展各环节和全过程,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要着力打破资源要素“硬约束”,实行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推动工业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尽快退出,促进低效企业加速转型。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支持企业贯彻国家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绿色示范工厂,构建高效清洁、节能环保的绿色制造系统。大力促进工业能效提升,推进能效“领跑者”计划,支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循环经济标杆企业和示范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