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发掘中国机器人制造业机遇 |
| 内容来源:凤凰财经 浏览次数:2094 更新时间:2014-10-28 | 2013年机器人销量创下新高,中国首度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对国内机器人制造商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2013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7.9万台,同比增长12%。中国首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3年销售了近3.7万台机器人,同比增长60%,尽管部分数据或许有些“水分”,但也至少增长35%以上。 人力成本上升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迫使中国制造商需要提高生产率或降低成本,生产自动化是最好的应对策略。瑞士abb、日本fanuc、德国kuka这些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均全面进入中国以分享这轮快速自动化潮流。 IFR数据显示,汽车制造商仍然是全球机器人市场最大的买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50%、中国市场的60%。对于汽车制造商这样的高端客户而言,自动化需求更多地来自对产品一致性和效率提升的追求,因此,高效、精密、昂贵的六轴关节型机器人是当前市场的主流。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意味着史无前例的庞大的机器人需求等待被满足,但是这些潜在需求更多来自低端市场,例如五金、卫浴、物流、打磨等行业。这些低利润率行业的自动化需求主要源自人工上升带来的成本端压力,因此客户更关注价格以及回报周期。六轴关节型机器人对于这些行业过于昂贵且性能冗余,低价、可靠的三、四轴机器人将是这些行业的首选。 错位的潜在需求和产品供给对国内机器人制造商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尽管2013年中国四大机器人制造商在国内的联合市场份额只有5%,并且技术水平较海外巨头有较大差距。但是由于低端产业海外更多地采取国际间产业转移,使得ABB、Fanuc极少面对这类需求,因此各方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更为有利的是,低端制造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本土制造商更容易与其沟通并把握需求。 对于本土机器人制造商而言,关键零部件(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国产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看减速机已经接近国产化,江苏绿的谐波减速机、振康RV减速机有望率先突破,未来国产机器人的成本将显著下滑。伺服系统在驱动端国内做得比较好,在控制端稍差。控制器方面,由于控制器是要通过大量应用来积累经验的,国内差距仍然较大,未来以控制器为代表的软件差距将是主要难点。尽管差距大、困难多,但中国的庞大市场是培育本土企业的最好土壤,相信未来三年至五年的时间中,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的份额将有显著提升。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仍然是以机械精度、轨迹精度为核心,集中在高端工业领域,未来随着人工智能、3D视觉系统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快速视矫、多自由度、安全性将成为发展趋势,机器人的应用重心也将向服务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转移。这将是比现有市场庞大得多的领域,因此整个机器人产业实际尚处在发展初期,现有的差距并不值得担心,在现有领域发展壮大后中国机器人制造商能否更好地布局这些新技术取得优势才是我们需要更为关注和警醒的。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