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访谈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2025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 
4 2025(第七届)民用航空发… 
4 国家出台首个促进政府投…
4 国家出台首个促进政府投…
4 政策加码 未来5年数字经…
4 客旺货畅彰显经济持续向好
4 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
4 铁路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4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
4 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办法公布!2025年起弹性退…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激发第一动力,推动“品质革命”

内容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1780      更新时间:2018-03-1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去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进行调研时也强调,要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在“品质革命”中擦亮“工业明星城市”名片

主持人:常州是制造业名城,产业特色优势突出,在“品质革命”中该如何擦亮工业明星城市名片、助力“制造业强国”进程?

丁 纯:常州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已形成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责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贡献。具体地说,将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和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在“品质革命”中,小到企业产品,大到城市产业名片,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聚焦效益品质,聚力改革创新,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常州制造”最大的名片是装备制造,最大的潜力也是装备制造。去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5100多亿元, 100多只工业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下一步,将借助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东风,加快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转型。

潘雪平: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也是一个循序渐近、浴火重生的过程。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目前中国制造已进入创新阶段,而最终将进入到颠覆阶段,即制定行业标准,引领产业链整体质量提升和变革。我们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了借梯登高,成为拥有品牌、技术、市场渠道、团队,盈利能力优秀的一流企业,因为注重品质,我们的纺织机械由中国一流成为世界一流,机床由中国二流成为世界一流。

创新是从0到1无中生有的过程

主持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系统提出了三个“第一”的论断。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常州如何发力?

丁 纯:深刻领会、准确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在实践中把握第一要务、用好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对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敢为天下先”“事事当争第一流”始终是常州人最鲜明的精神特质。近年来,常州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模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创新是从0到1、无中生有的过程。2011年常州在全球率先成立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已经集聚了100余家相关企业,先后创造了10项全球第一。常州特别关注思路创新、模式创新,一批制造企业成为模式创新领跑者,向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制造转型。接下来将进一步紧贴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教城“创新之核”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推进研发产业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石墨烯、太阳能光伏、轨道交通等领域打造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创新成果产业化高地。

潘雪平:金昇在全球目前有16家研发机构,研发人员超1000人,研发占销售的比重超5%,2017年研发费用超5亿元人民币。我们并购的埃马克机床和卓郎智能都是有着浓厚创新基因的百年企业。我们在专用数控机床、天然纤维纺机和专件领域拥有1200多项发明专利,专利数量每年还在持续增长。我们实行体系创新。抓好境内外研发人员的创新联动,实施颠覆式创新。例如:在DT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和产品模块化,实现纺纱的智能制造,引领行业转型发展,现在车间无须夜班人员,通过智能穿戴设备隔绝噪音、粉尘,挡车工变为数据分析师。

让人才富矿成为“品质革命”的核心支撑

主持人:“品质革命”最核心的要素是人。常州是职教名城,如何挖掘好“人”这个富矿,打好“品质革命”之战?

丁 纯:我们持续实施“龙城英才计划”,累计引进2300多个领军人才。而推进“品质革命”,既要靠一大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靠一大批具有新“四千四万”精神的优秀企业家,也要靠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精准匹配产业发展的“现代工匠”。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职教名城”优势,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常州是首批国家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之一,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双高”现象正驱动常州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区,围绕“产教融合”育“能工巧匠”,围绕产业升级重点开专业,企业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课程,让老师成为产业教授,学生成为产业工程师。

把管理权放在离市场离百姓最近的地方

主持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政府工作报告97次提“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通过改革展现常州新作为?

丁 纯:政府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常州把该放的权放到位、放彻底,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近年来创新推出的建设项目“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机制,大大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今年将继续优化和全面实施这一机制,同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还将积极倡导“店小二精神”,努力让最优服务成为常州的比较优势。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