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赛场有个最著名的弯角——“艾尔罗格弯”。这处位于比利时斯帕赛道的弯角,角度险,起伏大,是最容易形成后发超越的所在。
今天,年轻的越博动力,正驶入发展赛道上的“艾尔罗格弯”。全球汽车产业悄然调转电动化、智能化路线的当下,越博动力提早布局,站在新能源汽车“风口”,坚持自主研发,从创立到上市,仅用6年时间,就实现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行业领跑。
“风口”创业,
克服重重“创新风阻”
工信部日前公示“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项目,越博动力全资子公司——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申报的“高性能一体化电驱动系统数字化车间新模式”项目入选。这使得这家公司成为南京仅3家、全国157家获立项公示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意味着,越博动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独立自主提供具有自动变速功能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2012年,我国提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500万辆。同年4月,1979年出生的李占江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南京创立越博动力,锁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领域,成为最早布局该领域的国内企业之一。
和所有初创企业一样,越博动力需要克服创新发展的重重“风阻”。为争取第一个客户,从介绍产品到试制,李占江进出客户大门上百次;为打消客户疑虑,他们用仅有的流动资金买了一辆大巴车,装上自己的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供客户试乘试驾,并因此获得首笔订单,成功应用到青奥会上。目前,包括东风汽车、中国一汽、长安客车、陕汽集团、中国重汽等国内汽车巨头在内,越博动力的客户已发展到70余家。
主攻“心脏”,
研发投入上不封顶
汽车产业被称作“现代工业的皇冠”,一台汽车的零部件数量过万。越博动力切入的领域,恰是车的“大脑”和“心脏”——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
总成系统由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变速器及控制系统等组成,技术含量最高、攻关难度最大,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
去年,德国博世集团供应的转向齿轮缺货,导致宝马等多家汽车公司全球工厂停产,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也给国内汽车相关企业上了生动一课:只有掌控核心技术、手握关键零部件,才能成为市场领导者。
“我们有句口号——‘研发投入上不封顶’。”李占江说,公司7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近一半。而他本人,不仅是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还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南京市科技顶尖专家、南京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
在业界,越博动力产学研的“豪华阵容”令人羡慕——与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国内外十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创新平台。截至今年7月,越博动力已申请专利271项,获授权专利135项。
创新驱动下,越博动力焕发“澎湃动力”。近年来,他们先后攻克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短、爬坡性能差、30分钟内持续最高车速等全球技术难题,产品应用于多款车型,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具创新力企业”“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奖”等荣誉。
迎“风”而上,
迈向汽车强国
当下,全球汽车产业正掀起一场以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特征的产业革命,中国企业与国际巨头几乎站上同一起跑线。这,正是中国汽车实现超越的“艾尔罗格弯”拐点。
越博人深知,传统汽车产业之所以受制于人,弱就弱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要做“汽车强国”,必须把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总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好消息接踵而至。去年11月,越博动力获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今年5月,越博动力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6月,越博动力获批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目前,使用越博动力产品的公告车型超过210个,公司已完成相关技术储备,在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等多款车型基础上,正布局进军市场空间更大的乘用车市场。
“新能源车产业将迎来近十倍的爆发式增长。”李占江说,顺势而为、迎风而上,越博动力立下新目标: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自主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