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快速,自2009年起已连续9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步伐持续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将面对更大挑战及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挑战和机遇,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18年9月19~2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召开了以“新时代、新格局、新策略———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旨在探讨新常态下零部件的发展趋势,助力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发展零部件功不可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会上报告中指出,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成绩是明显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零部件行业整体经济指标稳步提升,进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迈上3.8万亿元台阶,未来仍呈现良好增长趋势。汽车零部件进口总额37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减缓0.8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总额为63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5.9%。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家重大工程和技术专项的支持下,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及技术人才引进,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领域核心技术逐步实现突破。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具备乘用车及商用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并实现产品的全面覆盖。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国品牌零部件竞争力提升,实现多元化发展。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通过多年发展,大多已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系统管理和模块化供货能力提升,通过差异化的多层次发展,以及同心多元化推动,实现了规模迅速扩张,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加速融入全球化格局。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兼并重组、海外并购、股权合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速拓展并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并走向世界。2018年,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的中国零部件企业达到6家,创下历史新高。
新常态下零部件发展亟待做大做强
有成绩就有问题,师建华指出,汽车零部件“低、散、弱”问题依然存在,多数企业集中在低端、低附加值领域,盈利能力低、产品品质不高、管理粗放;零部件产业集群空间分布分散;中国品牌零部件核心能力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高端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需要突破,战略投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管理能力需要提升。在市场竞争方面,生态也不够健康,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生态相对弱化,产品的同质化,价格竞争的白热化等等是影响企业提升品质的很重要的方面。再加上庞大的后市场领域也存在不规范、缺乏标准的问题,还有整零关系不够协调,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关系不够协调,零部件的配套企业也是各成体系,各成派系,难以实现零部件企业技术共享。
汽车零部件产业要客观的判断产业发展趋势,要明确零部件发展的方向。未来零部件制造业将会面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整车企业在全球采购范围内采购零部件,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同时整车企业对供应商也有严苛的准入标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今后这种标准会更加严苛,高质量的发展是汽车零部件发展的今后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此要引起重视。同时与整车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也是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整车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都不约而同的增加了加快新车型品牌的推出,这种合作有利于开发的成功率,同时也确保了整车平台零部件供应,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效率和品质,客观上也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今后会逐渐演变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跨国公司会继续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部分成长起来的企业通过消化吸收技术,提升了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占居一定份额。同时,“三化”将成为主导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此外,国际化也会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依托合资合作的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汽车产业正处在变革期,零部件企业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竞争力水平,随着汽车技术本身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各个零部件企业的信息化及数字化处理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传统零部件企业必须拥有跨行业的视野,学会开展跨领域竞合,充分吸收和利用互联网优势,弥补自身短板,才能在汽车生态,加速超越,在前进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转型驱动助力汽车强国建设发展
建设汽车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跨界融合,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此,师建华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把握住机遇,适应世界汽车产业调整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确立好自己的发展战略,打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关各方要推进品牌建设,培育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建立汽车零部件质量品牌提升的政策保障机制。发挥“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推介平台”等行业平台作用,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进入平台的优秀企业提高授信额度,提供品牌质押等新型信贷业务;鼓励整车企业和后市场企业在零部件采购中优先考虑进入供应商推介平台的零部件企业产品。
加强技术攻关,建立健全零部件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零部件转型升级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开展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交流活动。针对零部件行业特点,提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组织联合攻关,鼓励汽车零部件研发技术共享,加快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换。
鼓励外资与中资企业创新合作,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化。鼓励企业持续创新中外合作模式。支持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交叉持股、战略联盟、技术合作等多种模式开展国际合作,支持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中外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联合采购、售后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改善“整零”关系,构建新型“整零”合作模式。积极发挥整车的引领与带动效应,深化“整零”合作深度,推进协同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构建“整零”企业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双方互信,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与产品竞争优势。鼓励“整零”企业协同创新,加强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实现零部件“应用技术”与“平台技术”开发。
要打破传统行业发展思维,促进零部件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与零部件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零部件产品的转型升级,零部件行业面临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需求。在跨界与融合的大背景下,把握住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脉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引导汽车行业共同构建零部件制造及交易诚信体系,规范并维护零部件市场秩序。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制定完善质量鉴定标准,强化汽车零配件市场主体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完善投资及营商环境,使市场环境更具法治化和公平性。
相关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加速向汽车强国迈进,建议将汽车零部件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加强国家顶层设计指引,制定鼓励和支持汽车零部件质量提高和巩固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最终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