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发挥标准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引领规范作用,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
《指南》分为技术发展现状、建设思路及目标、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四个部分,是工业互联网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大纲性文件”。《指南》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是到 2020 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重点研制工厂内网、网络资源管理、边缘设备、异构标识互操作、工业大数据、工业微服务、工业 APP 开发部署、安全能力评估等产业发展急用标准。其中,研制“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等基础共性标准 10 项以上,研制“工业互联网时间敏感网络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 IPv6 地址分配技术要求”、“工业互联网 标识解析体系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 功能架构”、“工业互联网 工业APP要求”、“工业互联网 网络安全总体要求” 等总体标准 30 项以上,研制“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分类指南”等应用标准20项以上,推进标准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中的应用。
二是到2025年,制定100项以上标准,重点推进支撑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工作,基本建成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11标准体系,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品、管理及应用需求。形成标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国际先进标准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指南》指出,工业互联网应用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特色之一。我国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和模式创新,形成了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典型应用。在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方面已经开展了少量标准的制定,涵盖了四类典型应用,但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的标准研制工作尚未开展,需要根据行业应用需求不断凝练标准化目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
根据2018年6月7日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体系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初稿,2018年12月前基本完成标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