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制造业,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谈到金融要“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从业者也会给予认同。但真正落到行动上,却困难重重。
为推动制造业升级,早在201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可是实际效果又如何呢?近年来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和贷款占比处于连年不断萎缩的状况。
银行支持制造业企业有没有难度?确实有难度。尤其是遇到经济波动时,部分制造业企业“担保链”“资金链”风险不断、债务违约风险较高。此外还有一些制造业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不强,以转移资产方式逃避责任、逃废银行债务。这些都影响到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随着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银行出于自己的考虑自然要慎贷、惜贷甚至断贷。
是不是有了困难,就可以不支持制造业企业了?当然不是,金融支持制造业需要下功夫,办法总比困难多。未来金融机构应如何支持制造业?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银行需要探索开发专门针对制造业发展的特色金融产品,加快推广涉及排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商标权等的金融产品,稳妥有序推进投贷联动业务,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和中小新型制造业企业支持。
其次,政府与监管层面需要加强基础融资建设,以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可以从税务机关的纳税信息中了解企业是否偷税漏税、通过企业缴税金额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从而为纳税诚信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贷款。除了税收信息,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数据信息,同样有助于商业银行真实了解申请贷款的企业。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散落的信息单独依靠一家金融机构是无力搜集的,应从全局层面打造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多部门多机构协同发力,让信息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互联互通。如此,让诚实守信的企业更方便地获得贷款,让金融机构贷款看得清、能放心。
最后,金融支持制造业还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应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高技术、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充实中长期资本实力;应鼓励各类创投基金、天使投资人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弥补创新型、成长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缺口;应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定向工具等直接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贵在实实在在地行动,脚踏实地将实际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