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19第五届中国PPP发展(融资)论坛在郑州举行。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樊友山在论坛上指出,PPP要敢公开、降门槛、能盈利,让民营企业看得见、进得去、摸得着。
樊友山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目标。PPP就是稳定民间投资的重要手段,发力点就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
樊友山说,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可以借力借势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PPP改革的重点领域。
樊友山指出,也要看到,PPP建设仍然是起步阶段。由于社会上对发展民营经济依然存在认识偏见,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推进PPP建设的具体操作环节和执行层面中,对民营企业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使得民营企业直接被挡在门外,或者被迫退出,民营企业对此反应强烈。
对此,樊友山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PPP要敢公开,让民营企业看得见。有的PPP明招标暗许配,成为熟人的“福利”和“红包”。有的PPP项目信息不透明,民间资本根本无从知晓、无从下手,也就根本谈不上参与。建议继续定期推出一批民间资本PPP的示范项目,尤其是民间资本可控股、有实际话语权的示范项目。通过推动PPP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各项制度真正落地。
二是PPP要降门槛,让民营企业进得去。有的企业表示,很多地方PPP项目招标设置资质条件,有的明确要求特级资质,还有一些项目要求企业资产或银行存款达多少亿,或设置高额项目诚信金或保证金,实际上是通过设置一些显性或隐性门槛把民营企业挡在了门外。建议进一步完善PPP支持政策体系,通过以奖代补、推动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提高PPP项目的可融资性,有针对性地降低PPP项目的实施门槛。同时在市场准入、股权地位对等方面加强PPP项目的制度设计,破除PPP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PPP模式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三是PPP要能盈利,让民营企业摸得着。过去我国个别地方债务压力较大、信用环境较差,政府契约意识薄弱,招商引资时积极承诺,建好运营后难以兑现,尤其是面临地方政府换届、重大政策调整时,推诿责任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也有的地方由于缺乏科学的成本评估、利益调整和公开机制,也出现过民间资本“暴利”、公共服务价格高企等问题。一个成功的PPP是一种“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模式。政府部门要做好PPP整体规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根据项目运营情况、公众满意度等,定期对价格、补贴等进行调整,双方互相监督,强化合作,使民间资本“盈利但不暴利”。民营企业也要正确看待当前形势,摒弃赚快钱思想,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量力而行,诚实守信、认真履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