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处于转型期的全球汽车产业纷纷聚焦下一个“十年”发展,氢能汽车成为广泛焦点。从德国、日本政企层面由支持到应用落地,再到我国业界和地方政府加大布局加氢设施建设,都显示氢能汽车发展趋势已成“开弓之箭”。分析人士指出,氢能汽车也面临高成本和配套设施尚待完善等挑战,车企要做好“十年磨一剑”打持久战准备。
汽车业是氢能应用重要突破口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的分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分享的数据显示,2020年年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争取实现接近万辆的规模;2025年实现5万至10万辆的规模;2030年我国将实现百万辆级别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在路上行驶;2050年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能够和纯电动汽车共同实现汽车的零排放,即移动端的零排放。
经过20多年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开发方面的探索,中国初步形成了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相互配套的研发体系。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氢能在交通领域有其特定的适宜场景,更适合长距离耗能的车型。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还在小规模试点阶段,还需较长的发展周期才能真正讨论规模化和商业化。
多国争相布局氢能汽车产业
随着氢能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逐步突破,世界能源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转型,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氢能应用于汽车业方面强化了布局。近日公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显示,氢能被欧盟列为能源转型的“投资关键领域”。
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行期间,依维柯与美国初创科技公司尼克拉摩托联手,宣布将于2023年在欧洲市场推出单次充电里程达966公里的氢能动力卡车。丰田于2019年10月发布了采用氢能的燃料电池车(FCV)“未来”(MIRAI)的新车型。丰田汽车也于2019年7月与中国一汽集团、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及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将在一汽股份、苏州金龙生产及销售的FC大巴上搭载采用丰田FC电堆等零部件的上海重塑FC系统。2019年9月,丰田与在华合作伙伴广汽集团、一汽集团相继签署协议,实现氢能燃料电池车未来的国产落地。
美国能源部门早在2013年就与现代、奔驰、日产和丰田等车企共同出资启动了H2USA项目,开发氢能燃料电池、建设更多的加氢站。此外,美国还将实施“中西部燃料运输走廊行动计划”,建立电动、燃料电池乘用车、卡车和公共汽车运输路线。
氢能汽车近期难以替代锂电池汽车
业内资深人士比对电动车发展周期认为,氢能汽车的普及不会一蹴而就,可能要度过“十年磨一剑”的长周期。
郑赟指出,氢能在制造、储运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存在发展短板,而新技术也待大规模应用。“虽然小范围启动商用试点,但只有当氢能成规模应用后,氢能汽车才能迎来真正市场化投放。氢能汽车近期不会替代锂电池汽车,8至10年后也许会有逐步市场化的可能。”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氢能发展还面临几项明显短板,包括加氢站建设管理尚待国家层面推出统一规范的相关措施、关键核心技术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高成本问题、氢源保障问题等等。目前我国工业制氢产能约2500万吨/年,但现有企业利用占很大比重,初步估计可用于新的氢能相关应用的量仅为300万吨/年左右。业内专家预计,氢能汽车普及应用仍尚待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