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新趋势:信息化浪潮冲击工程机械企业转型 |
|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2007 更新时间:2014-12-05 | 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继续推动企业的变革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 三一集团(以下简称三一)美国风电案胜诉后,老一辈的三一“掌门人”们已较少见诸媒体,年轻的三一董事梁在中出现在了日前三一与sap公司的签约仪式上。 这个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善于以互联网时代的“自黑”段子为开场白,一开场就自嘲因为没有老婆所以无法打好领带职业地站在发布会上,这也成为他对网络上有关他与某位大人物家庭的八卦传闻的回应,从而迅速拉近了与媒体的距离。 此次与sap签约是三一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从这场紧跟时代的信息化战略布局到年轻领导者的风格转变,可以见到的是,传统的工程机械企业已在大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下一步转型的挑战,三一也不是唯一一个未雨绸缪、“见风使舵”的企业。 三一:推进工业信息化 故事可以先从三一说起。 三一最近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助推“三一智造”升级。 三一发言人表示,三一仅用20多年时间就快速成长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企业,这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此前,三一抓住时机建立了现代化数字工厂,创造了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5分钟一台挖机的“三一速度”,同时还建立起贯穿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让他们骄傲的“三一速度”成型于2011年在长沙投入建设的18号厂房。厂房内物流、装配、质检各环节均已实现自动化,一个订单可逐级快速精准地分解至每个工位。 据三一介绍,这种点对点的精益制造,既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与等待,又可最大限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而在新的行业环境下,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继续推动企业的变革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 三一坦承,在看到这种大环境的机遇下,从2013年至今,在行业倒逼企业转型的新形势下,三一开始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流程信息化的变革,以期获得新的发展与突破。 首先是革新企业的信息流,通过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ecc全球企业控制中心来完成企业与设备终端的联系,开启物联网的应用。 而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与sap的进一步合作也是简化信息流布局中的一步:进一步简化三一的业务管理流程。 梁在中雄心勃勃地表示:“2004年我们启动了prm、crm等核心业务的变革,依托信息化系统将业务流程的变革和优化能够固化下来和落地。这种流程变革,及时响应集团提升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的要求,也是推进集团国际化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作为流程化的支撑,显得尤为重要。” 徐工:全球协同、业态创新反哺主业 与三一一样看到了大环境机遇与挑战的还有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中国it两会暨领袖峰会上,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主管付思敏介绍了徐工集团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创新和变革。 付思敏表示,徐工集团近年来专注于通过信息平台打造全球产品协同研发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产品智能化研究,希冀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来实现智能制造。 在此理念下,他们着力建立敏捷的供应链体系,通过移动应用打造快速响应能力,并持续推进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服务。 付思敏认为,在工信部推出的两化融合战略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企业产权与管理如何融合、中国传统工程器械企业如何走出去与国外的经济环境及文化融合提出了新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也产生了变化,从用户导向向用户参与进行转变,业务流程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外,而涉及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 传统工程器械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了新的内涵,大数据时代要以数据加工为核心进行创新,通过数据挖掘,提升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付思敏表示,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方面的发展下,徐工集团还将借助集团化的优势,通过技术及融合,打造新兴业态创新,反哺工程机械的主业。 山河智能:既要信息化又要性价比 与三一和徐工相比,山河智能对待各类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却展现出不一样的态度。 此前,在欧特克“大师汇”论坛上,山河智能装备集团董事长何清华讲述了山河智能设计软件的三代升级历程。 何清华时刻强调的“性价比”的理念也深入到山河智能的各类战略选择中。 据何清华介绍,山河智能在起步时期,几乎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光在设计方面,在整体的信息化方面,我们的投入都相当到位,比如,对售前、售后、设备的管理,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化。”何清华说。 在他看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想守住自己那个小空间不愿意共享,这是人性的弱点,但是管理上强调共享。共享靠什么东西?一是靠不停地灌输理念,二是靠技术手段,但是,无论怎样的信息手段,还是要立足于实用、有效。” 何清华虽然多次强调要借助新兴技术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依然审慎地认为,对于新兴的云技术,山河智能不能盲目地“赶时髦”。 “对于时髦的科技概念,我要在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评定其性价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能产生合理的效益,不能为了‘云’而云。”何清华说。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