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会展暂时按下“停止键”。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仅今年2~4月,受疫情影响的境内会展近3500场,涉及展出面积5000万平方米,产值2000亿元以上。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部分地方的会展经济开始逐渐复苏。5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规定,为会展业复苏打入一剂“强心针”。
猛踩刹车 会展业按下“停止键”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力会展经济。一方面,因为会展经济具有1:9的产业带动效应。按照会展直接收入为1来计算,对周边相关产业的带动收入为9。另一方面,一个大型会展,往往会带动举办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因此,会展业被不少地方视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海南博鳌论坛,正是“会展盘活一座城”的经典案例。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于此之后,这个小镇的命运便发生巨变。顶着亚洲论坛的巨大光环,博鳌每年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海南省商务厅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海南省会议接待过夜人数约2250万人次, 同比增长15.3%,约占全省旅游接待过夜人数的32.5%。2019年前三季度,海南省举办千人以上会议105场,展览64场,展览面积52.7万平方米。受疫情影响,原本今年3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不得不宣布取消。与此相对应,当地住宿、餐饮、旅游相关经济也随之下滑。
会展除了对于提升城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外,对于产业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每年3~4月是传统的会展旺季。各行业中的龙头展会都会选择在此期间密集举办。数据显示,广东省在这两个月之间举办的展会数量约占全年的20%,展览面积占全年30%以上。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今年春天的会展旺季被打断。据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对会员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3月底,广东省内已经有不少于100个展会确定取消和延期。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一季度会展业务减少50%以上,另有超过六成的受访企业上半年会展业务减少超过30%。
受疫情影响,除了广东省,一季度多地会展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仅2~4月,上海四家主要会展场馆的展会“空档期”就有70个展览项目暂停举办。此外,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官网也显示,从2月起至6月20日的18个展览全部明确“延期”,在部分展会明确延期的同时,还提到“具体开幕日期暂不确定”。
据中国展览馆协会调查显示,66.15%会展企业预计损失超过100万元;16.92%预计损失50-100万元。在抽样的298家企业中,有136家估计年营收减少50%以上。业内人士分析,疫情之下,会展企业面临大洗牌,预计将有部分企业无法撑到曙光来临时。
缓踩离合 会展业开启复苏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和防控常态化,各地会展有了重新复苏的迹象。
3月31日,长沙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0年度长沙市首批10大大型重点会展项目(5万平方米以上),率先打响全国会展复苏的第一枪。4月30日~5月5日,湖南汽车展览会成功举办,为各地会展经济增添了信心。6月15~24日,第127届广交会首次整体搬上“云端”,在线迎接全球客商。
“据测算,广交会带动效应是1:13.6,会展业重启对于城市经济复苏绝对大有裨益。此外,据估算,在会展业发达城市,每1万平方米展览会可以吸引约1万名展商和观众参与。”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刘松萍表示,从“产业会展”方面看,产业会展是产业振兴的平台,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会展的兴衰不仅是行业经济的风向标,它更是产业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信心的体现。在疫情影响下,产业会展是帮助所在行业走出困境、恢复正常发展的重要平台,彰显出会展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力量与价值。
“同时,一场疫情让传统的线下展览和线上展览的融合变得越发迫切。”广州腾威会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魏巍介绍,目前很多专业会展虽然也有网上展览的内容,但是体验感并不好,有些只是把一些咨询和参展商资料、展品资料放在网上给大家看,还有一些只是简单增加网购和直播板块,并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上海量的大数据优势发挥出来。
魏巍认为,未来线上会展可通过场馆3D建模打造虚拟展馆,通过算法对采购商和参展商进行交易撮合,把会展的精彩亮点提炼出来进行推广吸引流量等。目前会展安保组织更侧重于治安秩序维护,后疫情时代肯定要增加公共卫生安全的投入。智慧场馆的建设和组织都对会展企业的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型会展的重开是风向标,将标志着整个会展行业开始复苏。而在新会展时代,如何更好地做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或许是所有会展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