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李强在河北调研时强调:坚… 
4 “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宣传思想… 
4 2025第5届深圳CIME 智慧… 
4 打好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 政策催热消费市场 实体商… 
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 
4 丁薛祥出席“加强早期预… 
4 习近平向“全球南方”媒…
4 “进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
  法律法规 更多..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工业机器人仍有很大加"密"空间

内容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浏览次数:887      更新时间:2021-04-02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4.54万套,同比增长117.6%,创下历年同期新高。

  “看到这个数据很高兴。这几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消费市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建强告诉记者,随着中国智造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招工难和用人贵等问题日益凸显,开始或即将开始机器换人的企业越来越多,由此形成了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时代。

   自主品牌机器人占有率有所提升

  中国广袤的市场空间给予了国内机器人厂商更多发展机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的《2020年1-12月机器人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累计生产工业机器人23.7万套,同比增长19.1%,创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单年产量最高纪录,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中,机器人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搬运与焊接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加工、焊接和钎焊、装配及拆卸、洁净室、涂层与胶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

  其中,搬运和上下料作为首要应用领域,2019年销售6.2万台,在总销量中的比重提高至43.06%;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售3.4万台,占比为23.61%;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售2万台,占比为13.89%。

  从应用行业看,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连续第4年成为中国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2019年销售工业机器人超过4.2万台,占中国市场总销量的29.17%;汽车制造业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应用行业,2019年采购机器人3.3万台。

  “工业机器人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行业所有工厂都能应用工业机器人。”易建强说,更多的则是应用在流水线上,完成一些简单且重复性的工作,如搬运、焊接、喷涂、装配、垛码等,在这些行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很成熟。“随着技术的进步,打磨机器人等已出现。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将出现更多的应用。”

  “在应用过程中,新上的生产线如果从规划阶段就考虑了导入机器人,那么经过前期磨合,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投入使用。”易建强表示,如果是老旧工厂的改造,工业机器人不仅对空间有较大要求,对上下游生产线可能都会产生影响或提出特别要求,因此需要全盘考虑。

   工业机器人密度仍有差距

  如果说机床是传统制造业的基石,那么,到了新时代,工业机器人就是智能制造业的基石。

  以美的集团为例,2011年,该公司就开始斥巨资50亿美元大规模引入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尝到了工业机器人甜头的美的集团,2016年干脆斥巨资并购了该公司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库卡集团。除了并购,格力电器、工业富联(富士康)等较多依赖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也开始自研生产工业机器人。

  “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业内专家表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制造业的机器人平均密度中,排名第一为日本,达到364台/万人;德国为346台/万人,美国为228台/万人,中国仅为187台/万人。

  以汽车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为例,美国汽车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287台/万人,达到历史新高,目前位列全球第七位,高于日本的1248台/万人,接近于德国的1311台/万人。

  而中国虽然是汽车制造大国,年汽车产量已多年位列全球首位,但我国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目前约为938台/万人,位列全球第十二位。

   亟需一批合格的专业队伍

  “尽管我国已有新松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公司,但大部分规模都不大,且基本上是轻量型或中型机器人,不具备生产大型或超大型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易建强表示,除了材料问题之外,还有大功率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存在明显不足。

  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同质化十分严重。现阶段,很多工业机器人品牌的产品在性能、外观、技术甚至是营销手段上都呈现出相互模仿的现象,就连各个厂商研发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生产目的都是一样的,因此纵观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几乎没有什么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

  此外,产业链不够完善,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以生产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以核心零部件为主的上游产业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突破,三大核心零部件尤其是被称作“工业机器人大脑”的减速器严重依赖进口,导致国内工业机器人成本较高,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专业型人才缺失。”易建强表示,在制造方面,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成为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而我国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极为匮乏。在应用方面,相应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很大。“要发挥工业机器人的作用,必须有一支合格的技术队伍,因此操作员及技术维修员等技术队伍建设十分紧迫。”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