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机器人(300024.SZ)发布公告,修正此前起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将1月29日公布公司2020年净利润预计盈利1.29亿元至1.87亿元修正为亏损3.67亿元至4.25亿元。
业绩预盈转亏损
对于前后数据差别如此之大的业绩修正,机器人在其公告中列出了三点原因。
该公司表示,按照 2020 年实施的新收入准则变更收入确认方式及毛利率下降的影响, 2020 年度公司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因财务人员对准则理解不准确,将定制化项目按照履约期间确认收入,2020 年实现终验收的项目主要以 2019 年及以前年度项目为主,受 2020 年疫情因素影响,项目拖期,导致成本增加,到达 2020 年终验收时点毛利率较预期有所下降。
同时,该公司部分 2020 年新签项目集中在 2020 年下半年,在 2020 年并未实现终验收,正常执行项目的毛利率未在 2020 年体现,也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
此外,亏损还受到产业应用研发项目的研发支出在本期费用化的影响以及专项减值损失计提不充分的影响等。
对于公告中财务人员对于专项减值预估不充分和对准则理解不准确的问题。中国科技新闻网致电机器人公司,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复称:“财务人员出现这种问题,由于哪些具体原因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可能后续公司可能会对财务人员的内部处分和调查。”
而对于修正公告中提及的合同亏损一事,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亏损合同主要是一些新领域应用的合同,因为没有过往的项目经验,第一单做完之后会有复制性,未来会降低成本。”
不过,从预期盈利到修改后亏损,机器人的这次“变脸”操作接到了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的关注函。该关注函中明确,要求沈阳新松机器人董事会补充修正公告中提及的定制化项目、相关亏损合同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布这份业绩预告修正前,证监会在2月22日刚刚批复同意了机器人不超过18.03亿元的定增。
“逆向”发展的“领军企业”
据机器人此前《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说明书(申报稿)》中介绍,预计 2020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 391.00 亿元,2017-2020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 13.70%;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达到 978.00 亿元, 2017-2020 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9.50%。预计在 2022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达到 29.30 万台,2018–2022 年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3.24%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得到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根据 CRIA 和 IFR 的统计,2018 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 16.20%,外资机器人销量同比下降 10.98%,自主品牌机器人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 32.20%,比 2017 年提高了5.50%。2019 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的 份额进一步上升,达到36.00%。
不过,行业向好的同时,机器人的业绩却可谓惨淡。该公司最新披露的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将由此前预期的盈利1.29亿至1.87亿元,大幅向下修正为亏损,预亏金额达到3.67亿至4.25亿元之间。
机器人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公司实际在订单量上与国内大环境趋势是对应的,我们的订单每年都在增加,包括2020年,我们的订单增加了大约20.4%左右,主要是公告中提到的收入确认、研发费用计提和专项计提减值,导致我们2020年业绩亏损,但并不意味着2020年业务量下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与2018年相比,机器人的营收在2019年出现下滑。对于业绩下滑,上述工作人员解释称:“我们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汽车行业和3C行业,订单量有所下滑,整体行业不景气,对我们公司业绩整体上有一些影响,我们在2020年开展了于其他业务领域进行开拓的应对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新松机器人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隶属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最终实际控制人为中科院。过去两年间,该公司股价一直处于震荡下行状态。2020年9月,机器人股价每股股价曾在17元上方,此后不断下滑,截止2021年4月7日午间,其股价仅10.36元,7个月的时间里,跌幅约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