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发布之后,校外培训行业几乎一夜崩塌,各大上市公司,如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头部企业股价一泻千里,同时还伴随着裁员风波,数据显示,整个培训行业,受政策影响重新找工作的人员,已高达百万人左右。
然而,这一场大地震,虽然改变了教育产业的结构,但诸多家长们的教育需求却依然是存在的,特别是在愈发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寻求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千万家长的头等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几年悄然发展起来的教育机器人赛道,或将成为新的风口。
所谓教育机器人,即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机器人成品、套装或散件,除了机器人机体本身之外,还包括了控制软件和教学内容等。
从分类上看,教育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又分为个人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而教育机器人就是专业服务机器人的一种,专注于满足学生和老师的教育学习需求。
通过教育机器人,学生可以认知到什么是机器人,同时接触到机械原理、电子模块、软件编程,乃至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培养科学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市面上也已经有不少类型的教育机器人,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级的学生,如小学初中,就可以通过教育机器人,学习简单的电路原理,分辨传感器、电动机等各类电子器件,全面了解机器人的构成,以及对语言编程控制有初步的认知。
针对高中这些更大一些的学生,就可以初步学习计算机语言等内容,了解机器人控制的算法设计,学习使用各类构件,搭建出自己的机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务等等,像这样层层递进,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机器人的兴趣,而不是像以前只有进了大学,才开始接触相关的课程。
事实上,教育机器人不止局限于陪伴学生学习,从广义上看,只要能帮助人学习的机器人,都可以是教育机器人,所以其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例如在公共场所涉及安全教育等功能的机器人,还有专业培训,如工业制造、手术医疗、复健看护等方面,同样需要教育机器人。
教育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代表,结合了机械设计、软件编程、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人机交互、机器视觉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对启发学生科学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如今全球老龄化趋势难以缓解,劳动力价格上涨,人口红利不再,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必然是大势所趋,为各行各业带来升级与变革,由此引发的将是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人才的巨大需求。
同时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将发生转变,将更加关注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素质教育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在此之中,对教育机器人的需求无疑会迅速增长,因为其凝结了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孩子更早接触机器人教育,将是未来无数家长的优先选择。
事实上国家对未来人才也早有所准备,2017年,国务院引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变成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并“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2018年4月,国家又推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要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助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显然对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将是一种长期的趋势。
机器人教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有之,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中,例如美国已经有较完善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包括在课堂上开展的机器人技术课程,机器人课外实践活动,机器人为主题的夏令营,以及借助机器人作为工具来培养学生能力的相关课程。
而这种通过实践的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认可,根据BSM和Digital Kids Media的联合调查,65%家长表示,相对于传统玩具,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能够学习STEAM教育的教育机器人上。
多方面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教育机器人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前,北京师范大学曾发布了《2019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其预测至2023年教育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41亿美元,相当于5500亿人民币,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
目前,教育机器人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阶段,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是,教育机器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本来机器人作为现代科学顶尖的技术结晶,涉及到非常庞杂的学科,以至于发展缓慢,连带着教育机器人也显得简陋非常,更像智能一点的玩具。
另一方面,又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让教育机器人的作用难以展现出来,难以给C端用户带来切实的产品感受,导致用户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作为一款产品,如何让C端用户接受教育机器人,也是行业内所有企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对于教育机器人企业来说,固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反过来看,大家又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未来机会无限,谁能快人一步,谁就能抢占更多的蛋糕,在各行各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教育机器人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好赛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