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国家出台首个促进政府投… 
4 国家出台首个促进政府投… 
4 政策加码 未来5年数字经… 
4 客旺货畅彰显经济持续向好 
4 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 
4 铁路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4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 
4 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
4 换车换家电、买手机平板…
4 在华跨国企业看好中国经…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办法公布!2025年起弹性退…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中国机器人市场已成全球竞夺焦点—— 媒体关注造裕机器人可持续发展

内容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      浏览次数:2105      更新时间:2015-01-06

    2014年是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它继承了2013年度的机器人火热大势,同时又“有过之而无不及”。工业机器人被来自全世界的喧嚣议论包围着。无论谁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无论谁提及先进制造和新科技革命,也都会说到机器人。其中,中国机器人的话题又成了最大的焦点。
  
  中国机器人市场已成全球竞夺焦点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需求升温的带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持续活跃,2014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400台,是去年全年销售量的66.8%。预计今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5000台,同比增长30%左右。
  
  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万7千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中国的国产机器人在很多地方还有待改进。对此,全球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表示,中国从低端制造追赶高端制造势在必行,中国机器人市场已成为全球竞夺焦点,我国应科技创新,独立自主研发,及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把国产化零部件作为国产机器人发展的基础,整合作为国产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占领市场作为最佳竞争策略。
  
  利好政策支持造裕机器人能否持续发展受媒体关注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东莞市在2014年8月发布的《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以及《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作为本土企业的广东造裕智能装备机器人曾寄希望于分享高端智能装备政策红利,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品牌企业,通过中央供料系统、机械手、工业机器人在注塑行业中广泛应用,实现“无人化工厂”和“无灯化车间”,成为全国模式下的东莞榜样缔造者。但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产业当中,这无疑给造裕机器人带来更大的压力,最近记者通过机器人协会提供的电话想采访造裕这个传说中已经倒闭的台资企业是如何死灰复燃,再次神秘崛起,但企业负责人一直不接电话。从长远看,深度挖掘国内潜在市场、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行业,是促进国产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球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指出,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仍然是汽车制造业。汽车钢板的搬运、装配,甚至打磨、喷涂大都由机器人完成。一台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共包括三项: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其中减速器完全需要依赖进口,而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国内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适用机器人的范围还较为有限。由于国内生产企业产能低,产量小,因此在进口零部件时,价格要比那些进货量大的厂商贵,成本高。而在销售时,国外厂商由于成本低,就可以将售价压至国内厂商的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直接逼国内厂商退出市场。以减速器为例,这一小小的用于机器人关节处的零部件,单个售价就高达一两万元。一架六轴机器人,国内厂商的售价大约十几万,单单减速器就要占掉将近一半。2014年,国产六轴机器人本体产量不到2000台。整个国内机器人市场70%都被“四大家族”占据,而全部国产机器人企业加在一起的市场占有率不到30%。
  
  此前,广东造裕智能装备机器人董事长叶挺一度向朋友圈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在基础研发领域缺乏人才支撑和资金投入。要同时解决好载重量和精确度问题,设计和工艺也是一个方面。日本企业就单单减速器的研发团队有100多人。这个数目是国内目前任何一家机器人公司都未能企及的,造裕并没有选择与国际巨头合作。基础研发通常需要投入很多年才能有回报,而造裕机器人以往靠卖设备的薄利模式,不足以支撑大笔的研发投入,于是进一步导致只能在低端制造领域恶性竞争。因此除了寄希望与埃夫特、埃斯顿合作,也准备“高新”寻觅海龟人才,以期望能用尽量短的时间缩短和国外的技术差距。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