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物品已到,请查收。”连日来,配送机器人在苏州姑苏区、昆山等地的封控管控小区“一展身手”,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减轻防疫工作者的风险和压力。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社会对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增长,相关机器人企业订单上涨。
2022年年初,苏州发布了《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作为一种数字化智能终端、服务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在本轮疫情中常出镜、火出圈,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苏州市机器人行业发展协会会长孙立宁表示,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及人们越来越稳固的数字化生活习惯,将会继续刺激配送机器人的发展,“当前苏州配送机器人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人才、政策、资本跟上,不断完善产业链,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最终才能让配送机器人普及应用。”
防疫工作者为新石器配送机器人装物资
多个封控小区迎来“智能快递小哥”
疫情期间,封控管控小区利用配送机器人送物资,不仅缓解了人手、车辆不足的困难,还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配送机器人是个好帮手!”4月22日,苏锦一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人员付睿宁开心地说。近日,在姑苏区苏锦街道苏锦一村四合苑内,2台白色配送机器人化身“送货员”,载着生活物资,沿设定路线平稳送货。在到达指定地点时,配送机器人会自动停下,发送信息通知收件人领取,全程自动,无接触服务小区居民。“这种配送方式减少人员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付睿宁说。
“1000多袋新鲜蔬菜,配送机器人很快就送完了,省了不少力气。”付睿宁告诉记者,目前2台配送机器人服务苏锦一村四合苑2600名居民,一天从早上7时开始,工作到晚上7时,成功降低志愿者60%以上的物资配送压力。付睿宁说,在配送机器人未到岗前,小区门口有5名志愿者专门负责生活物资分拣和上架工作,8人前往4个片区送货。现在配送机器人仅由一人控制,志愿者只要在原地装卸货物即可。“节省出的人力可以更好服务居民、加强楼栋秩序管控。”付睿宁说。
记者获悉,这2台智能配送机器人均来自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接到姑苏区政府的支援请求后,我们迅速协调配送机器人支援抗疫。”新石器科技战略合作总监闫清原介绍,配送机器人最高载重约500公斤,车辆续航里程为100公里。只需提前一天演练,让机器人记住路线,再通过手机App操作,配送机器人就能正常使用。“为了保持高效运转,新石器配送机器人搭载的是弹夹式智能换电系统,支持24小时不间断运营。”闫清原补充道。
目前新石器科技共为苏州免费支援了20多台智能配送机器人,在姑苏区、昆山等地的封控管控区内帮忙配送物资。
在昆山高新区大公小区内,由昆山中科晶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捐赠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每天在小区内穿梭往返数十趟,帮助完成物资配送。据悉,该公司首批共捐赠了3台配送机器人供昆山高新区的3个封控小区使用。
4月12日起,京东物流从常熟紧急调派54台智能快递车分批支援上海。
记者了解到,配送机器人在派送物资完毕后,志愿者会专门为其进行消毒处理,保障安全。
穿山甲室外配送机器人在测试
企业订单明显上涨
疫情防控的需要催生无接触服务需求,这也使得苏州部分配送机器人企业的订单明显增长。
“最近新购买了1台配送机器人。”苏州市会议中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文磊告诉记者,这台配送机器人将用于餐饮配送。“为了减少接触,用机器人更安心。”杨文磊说,目前该酒店已经引入3台配送机器人。
“今年的订单同比翻了几倍。”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育刚说,采购方大部分为政府、房地产公司等。苏州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以餐饮配送机器人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
宋育刚说,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接到安排,提供餐饮配送机器人支援武汉,为隔离病人配送一日三餐和药品等。“疫情防控需求刺激了配送机器人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应用场景,也让市场更多地了解配送机器人。”
2018年,穿山甲机器人公司研制发布了室外配送机器人底盘。“底盘是室外配送机器人的核心能力和组成部分。”宋育刚表示,有了底盘,室外配送机器人的车架、货箱和应用程序开发较快,仅用了一年,穿山甲机器人公司就于2021年发布了第一台L4级室外配送机器人。“去年刚发布,今年的订单量就上来了。”宋育刚说,目前穿山甲机器人公司正加班加点生产。
苏州博众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室内配送机器人的底盘,自2020年以来,订单量翻番,其中七成是国内订单。苏州博众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赵里鹏说:“受疫情影响,配送机器人的刚性需求提升,也加快了相关研发和生产。”
技术有望逐步成熟
目前适应社区配送场景的配送机器人在技术和价格上距离消费者的预期还有一定距离,等待条件成熟后,将能够代替外卖员和快递员等的配送工作。
“机器人的容量有点小,价格有点贵。”苏州某酒店管理人员干女士说,只有配送机器人的价格低于人力成本时,机器人才能够真正受欢迎。
目前配送机器人已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可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自制“地图”,按照指令自动行驶抵达目的地。宋育刚介绍,目前的配送机器人对于行驶路面有较高要求,斜坡不得超过11.3度。
宋育刚说,现有的配送机器人对于更为复杂的交互功能需要循序渐进研发。“初代配送机器人像‘盲人’,需要建好‘盲道’才能行走。”宋育刚介绍,初代配送机器人没有视觉识别功能,需要在地面上铺磁条,顺着磁条行进,光铺设磁条就要耗费大量时间。而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配送机器人都装上了视觉系统,全身装满传感器,能够避障,行动更自如。“未来还会继续扩大装载量和电池容量,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将更进一步。”
目前室外配送机器人的市场售价为40万至50万元。宋育刚解释,穿山甲机器人公司的室外配送机器人搭载了激光雷达、双目摄像头、环视监控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底盘等关键零部件和传感器,成本不便宜。
穿山甲机器人公司的订单有一半出口至欧美。宋育刚说,目前国内配送无人车市场还在发展初期,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过高的成本使得消费者接受度不高。“一旦形成规模,供应链成本将大幅度降低,预计今年的产能突破1000台。”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苏州市共有729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产值达7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607家,服务及特种机器人企业97家。机器人相关上市企业16家。在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城市综合排名榜单中,苏州位居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