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4月29日至5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第九季《大国工匠·匠心报国》,他们技能超群,以匠人之心,行匠人之事,或打造着大国重器、或奋斗于重点工程,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
五一假期,小新带您走近央企大国工匠的工作和生活,一窥海平面下1500米的风景、探秘神舟飞船的总装、走进“高大上”的核电站、聆听北京冬奥会背后的故事、分享数控加工技能大师的难忘经历、观摩中欧班列火车的生产片段……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数控车工阎敏。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数控车工阎敏,长期承担着航天型号产品关键件、新型号的首件加工任务。34年来,阎敏因为高超的技能被称为是导弹“咽喉主刀师”。
在航天三江江北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阎敏正准备对一件用于新型武器装备的零部件进行车削。这个零件是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提供能量转换的重要装置——喷管。
喷管负责将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燃烧内部喷射出的火焰转化为动力。行内人常将喷管称为火箭的“咽喉”。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工作安全可靠,喷管关键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毫米。
杨勇(阎敏的徒弟):“0.005(毫米)它是个什么概念呢?它就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去把它加工出来,保证它的尺寸精度,所以在我们业内,他有个雅号,叫‘咽喉主刀师’。”阎敏经手的“咽喉”型号产品合格率一直高达100%,然而他这一身真功夫,却是从磨刀开始。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数控车工、首席技师阎敏:“在寒风中还要摸着这个冰冷的铁块进行韧磨,然后经常会有一些冻疮,手离这个砂轮太近了,手上经常是有(划)十几道的口子。”
为了练就精湛的磨刀技艺,阎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正是凭借这一把把磨制准确、精巧的刀,阎敏可以将这根直径50毫米的圆柱体精确车削到细如发丝却不折断。
作为第一批学习数控车床的技术工人,阎敏开发出15种数控操作的常用功能。
阎敏:“就是把这个机床操作得就像自己的手一样,就是我们想让它走到哪儿,它就走到哪儿,可以这么说,就是一个‘人机合一’的一个状态。”
正是凭借着“人机合一”的功底支撑,阎敏一直承担着重点型号导弹关键部位的首件产品加工重任。他总结了一套复合材料异形曲面的加工技术,突破了数控车床0.02毫米的精度,并且创下了0.005毫米的极值。
阎敏:“对所加工的零件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所有我们加工的产品,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安危。”
30多年来,阎敏凭借着无可取代的精湛技术,收获了100多项奖项。
阎敏:“作为我这代的工匠,就是要把我们身上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带出更多的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