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建成世界首个360GHz-430GHz太赫兹1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试验系统;同时,国内生物育种领域的新型研究机构——南京钟山实验室谋划启动。
3月中旬,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平台迅速从全省征集5000台套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等专业仪器及百余名专家,为省内多座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城市提供核酸检测设备服务。
5月26日,首单“灵雀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发行敲钟仪式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项目储架规模4亿元,首期产品发行金额1亿元,涉及2家生物医药企业17项专利。
2022年前7个月,从新的前沿成果、新金融产品到新机制,江苏科技界“新意”涌动,似乎进入了一个加速创新的周期。此前的2021年,江苏科技服务业总收入1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9.8%,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及在孵企业数均保持全国第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经济强省江苏最具优势的服务业——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的巨大身影与活跃姿态日渐浮出水面。
20.2%的涵义
2021年,江苏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6%,两年平均增速高达20.2%,平均增速位列10个现代服务业细分行业之首,拉动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个百分点。
“20.2%”有着什么样的涵义?
首先是科技服务业规模的迅速扩张。2016年至2020年,这一产业总收入从2015年的5175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0318亿元,规模以上科技服务机构数从2015年的4955家增加到7348家。“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组织实施706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带动新增销售超1600亿元,利润超200亿元。从基础雄厚的苏南到起步较晚的苏北,江苏各地围绕科技创新重点需求,聚焦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八大重点领域,积极发展科技服务新业态。研发设计服务成为江苏科技服务业的“领头羊”。2020年,全省研发设计服务机构已有4.5万家,收入4760亿元,占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的46%;其次是检验检测服务业,有机构2.4万家,收入2372亿元。
今年上半年,“江苏科技第一城”南京服务业增加值4987.3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无锡市规上科技服务业收入402.23亿元,同比增长12.9%;南通市收入同比增长27.7%,增幅居全省前列。
其次,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面向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的科技服务机制正在形成。近几年,全省科技服务机构的最大集聚示范平台江苏省产业研究院推进重大集成项目攻关,截至2021年,累计引进项目经理团队214个、专业研究所64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04家,累计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34项。3个江苏省级实验室建设成效明显。紫金山实验室加快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研制完成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内生安全原型系统。姑苏实验室联合华为、腾讯等行业龙头企业布局“量子计算芯片”等攻关项目29个。太湖实验室努力打造国家深海领域大型综合研究基地。
在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下,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资源统筹服务能力提升,“科学—技术—产业化”通道正加速打通。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打造“第四方”线上服务平台,新创建的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中心集聚了大型科学仪器10000台套、文献资源超3.3亿条、农业种质资源近6.5万份、重大疾病生物样本超过130万份等,服务于全省科技创新。
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快速成长,骨干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全省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等领域重点布局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列入统计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共469家,累计新增总投入128.59亿元。截至2021年,全省“苏科贷”贷款累计达690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过7300家,预计全省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600亿元。省科技厅成功举办九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1000余个创业团队赛后落地江苏发展。支持引导450多家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引进高端人才、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品牌、特色科技服务机构和小而精、创业型科技服务公司。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科技服务机构7348家,规模以上机构收入达7891亿元,占总收入的76.5%。此外,科技服务载体平台不断涌现,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截至2020年,省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超过1700家,在孵企业超过3.4万家,数量、面积和在孵企业数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目前全省共建有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示范区)、国家试点35家,集聚服务机构超3000家、专职服务人员超8万人。
“科技创新券”成为支持江苏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服务新亮点。根据《江苏省科技创新券试点方案》,以省市联动的方式,全省科技系统利用财政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给予最高约50%的补贴。科技金融服务也在加速突破。2021年10月15日,全省首单在深交所挂牌知识产权类项目——“江北扬子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敲钟。储架规模10亿元,首期1亿元,涉及5家生物医药企业、42项专利,创全国同类型项目最低发行利率。
最后,龙头服务平台与机构逐渐成型,实力不断增强。迄今江苏省产研院已在制造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建有研发载体72家,衍生孵化了1150家科技型企业,2021年研发收入总计达33亿元。2019年成立的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国构建“一网打尽”的科技创新资源池、“一键导航”的线上服务云平台、“一站融通”的线下服务共同体、“一享到底”的资源开放新机制,初步构建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体系。今年4月25日,比较医学研究所(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为省产研院体系内首家上市的专业研发载体,目前市值超120亿元。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是全省最活跃的生物医药科创板块之一,该区投资创建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此平台共承接了新区192家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服务,为12个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4个在研Ⅰ类创新药、3个创新试剂验证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服务。
南京市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李金兵表示,想让生物医药前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一定需要服务业支撑,而公共科技服务正是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提供的最优质服务,其范围从实验与办公空间、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到临床试验服务、注册申报公共服务等等。
截至2020年,无锡(国家)软件园连续4年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A类孵化器。该园区累计孵化各类创新企业1500余家,创新创业人才约3万人。常州科教城则集聚了常州乃至周边大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楼宇面积78万平方米,拥有中国声谷、中国创谷等7大载体和孵化平台,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强省”
与“科技服务强省”的距离
江苏是科技强省,科技服务业初具优势,但还并非科技服务最强省份。两者之间距离有多远?
2021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68813件,比上年增长49.6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2件,连续6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99件,是全国水平的1.87倍。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12年128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447.8亿元,年均增长11.6%,占GDP比重由2.3%提升至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
江苏综合科技实力的强大,有诸多数据足以说明。
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5%,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3.7万家,是2012年的7倍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39.8%,比2014年提高11.1个百分点。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国家重点培育对象,数量居全国第一。江苏经济实力的雄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规模与水准,同样不可否认。
然而,江苏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能力,还不能与科技和经济实力相匹配,满足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江苏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全省科技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但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中的作用。《南京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则认为,南京现代服务业科创载体偏少,针对两业融合的基础创新和源头创新不足,现代服务业创新水平与创新名城建设要求仍有差距。
无锡市科技局副局长朱华章坦言,虽拥有太湖实验室,但无锡的科创服务载体依然远不敷产业需求。现有科研机构多数集中于江南大学等几所高校,亟待与省产研院等合作,加快建设科创综合体等新型研发机构。朱华章认为,“新型研发机构”首先应面向产业端,有更宽广的视角,具备强大孵化功能,并能开展定制化研发。
《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要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服务发展高地,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比这一目标,江苏科技服务业也还有较远的距离。
省发改委服务业处有关人士表示,未来几年,全省将大力提升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全价值链科技服务体系。同时,打造一流科创载体,大力推进全省重大科技平台、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