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也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需要突破四个行动上的误区。
一是不能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简单地等同于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全国多地在“十四五”规划中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但是,亟待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依旧占大多数,新兴产业占比并不高,即使像广东、江苏这样的发达省份,也仅在四成左右。另外,即使是新兴产业,过了一段时期也会变成传统产业(两者永远是相对的、动态的关系),也需要改造提升。因此,用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尽快升级为新兴产业,不仅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应有之义,还是一项极为紧要的战略任务。
二是不能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简单地等同于招商引资上项目。当前,一些地方虽然重视产业发展,但还是用过去招商引资的老办法来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不能形成路径依赖、简单套用过去的老办法。产业体系大体上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这两者的区别决定了两者的发展办法很不一样。传统产业,包括部分轻工业、重化工业,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路线比较确定、风险比较小,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而门槛也低,市场充分竞争,利润比较薄。所以,它们是(低级要素)成本敏感型产业,这些产业对土地、劳动力、优惠政策或者当地矿产资源比较依赖(一旦上述成本发生较大变化,这些产业往往容易外迁)。因此,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往往利用本地廉价劳动力、便宜地价及其他资源、优惠的政策等来吸引外商外资。但传统产业总有外迁的时候,即使留下来的也必须要转型升级,这就要学会发展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往往都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这些产业技术路线不太确定、风险比较大,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因而门槛也高,是垄断竞争型行业,利润也比较高,这些行业需要丰富的科教文化金融等高端资源,需要优良的营商环境,是(高级要素)制度依赖型产业。因此在发展这些产业的时候,就需要花大力气去吸引科教人才及相关金融资源,特别是要打造优良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两类行业发展思路和方式差异较大。与发展传统产业相比,发展新兴产业难度更大,因而决定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立即见效,还存在失败的风险。因此,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要勇于破除路径依赖,同步推进产业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政府产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要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水平;鼓励改革创新,构建着眼长远、宽容包容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综合行政服务能力与水平,塑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等。
三是不能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简单地等同于提高服务业或制造业比重。一些地方为了推进经济现代化,把提高服务业比重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还有一些地方提出要提高制造业比重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以此作为重视实体经济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表现。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在工业化乃至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地区的服务业比重从总体看确实会逐步提高(到一定水平后趋于稳定)。同时,对于一个大国经济体或者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在一定时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合理稳定也是需要的并符合发展规律的。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要看服务业或制造业比重,更应该关注或重视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随着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演进,在制造业内部,中高端制造业(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将不断提升;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占比将不断提升(发达国家一般在70%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55%左右);在农业内部,现代农业占比将不断提升。只有不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逐步提升中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占比,这样的产业体系现代化才是最有质效、最有含金量的现代化。
四是不能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仅仅看作是产业的事情。目前,很多地方还是就产业谈产业,把产业体系简单地理解为几类产业的叠加组合,没有把产业发展与要素保障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认知表现在具体工作上,产业发展主要由产业主管部门负责,而要素又由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部门、地方之间虽有一定协调但远远不够。目前,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够高,其原因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产业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产业背后支撑体系不坚实特别是关键要素支撑不力的问题。要跳出产业看产业,把产业发展和要素支撑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是“一线作战部队”,而数字化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尤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为最,这些支撑体系就是强大的“战略支援部队”,这两支部队需要高度配合、紧密协作。只有后者对前者形成强大的支援保障能力,整个产业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才有最坚实的保障。从世界各国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很高,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其背后都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只有让产业部门和要素部门紧密配合、深度协同,提高产业部门调配关键要素资源的能力,全面提升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水平,建立了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引培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才能打造强大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最终建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