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预订从速!SEMI-e第七届深… 
4 人工智能的“盛宴” 创新… 
4 2024年“工业母机+”百行…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 
4 第24届西安国际家具博览… 
4 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 
4 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 
4 中国代表团出席国际原子… 
4 “辊”出新高度!第十七届… 
  法律法规 更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凝心聚力助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内容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564      更新时间:2023-06-21

6月20日,省政协举行十三届三次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就“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更大力度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行协商讨论。省政协主席张义珍出席并讲话,副省长胡广杰到会通报情况并听取委员意见建议。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88篇,有13位委员作交流发言。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张加林 (代表民革江苏省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量”,智能制造发展指数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为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一、锚定目标,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充分考量不同业务板块的差异性,结合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企业自身数字化成熟度、市场与客户接受度、相关技术发展阶段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转型方案和步骤。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我省首批遴选的15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以及我省绿色工厂、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的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施策,制定各具特色的转型战略。鼓励行业龙头特别是国企制订一套在本行业内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转型方案和技术成果,以点带面,带领中小微制造企业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二、抢抓机遇,积极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抢抓新一轮产业互联网时代机遇,通过政府引导,以新型科技企业和实体龙头制造企业为主导,中小微企业参与,共同研究制定覆盖企业工序、工艺、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数字转型以及绿色化方案,形成新的平台经济,构建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实现换道超车。

三、把握特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紧紧围绕数字化驱动绿色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推动龙头制造企业重视平台生态系统搭建,以自身数字化能力撬动整个行业绿色转型,引领全行业平台生态系统实现绿色价值提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对绿色经济金融体系发展的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经济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推动未来网络、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构筑区域创新高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四、培智增力,打造体系完整的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我省高校优势,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力。产学研紧密融合、精准对接,实现生产协同、市场协作和资源高效配置的效能。由“国内选人”向“全球选人”转变,帮助企业增强人力资源全球化配置与运用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传统制造业与数字化转型的复合人才,形成体系完整的人才队伍。

加速竞逐新赛道 助力我省数实融合建设

熊思东 (代表民盟江苏省委会)

一、突出三个导向强化企业主体。突出需求导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免费诊断,形成不同行业、不同基础企业的“需求清单”“数字画像”,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动态监测,多渠道掌握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对症下药。突出效果导向,加大对典型案例宣传推介、对行业骨干企业支持激励,引导企业主动投身数字化转型。

二、精准分层抓实场景应用。鼓励“高配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标杆生产线、标杆车间和工厂,通过头部企业的引领,培育更多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灯塔工厂”。推广“标准版”,打造成本适中、易于复制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业典型方案库,以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为牵引,推广使用标准统一、接口通用的信息化系统,推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共进。支持“低配版”,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找准对降本降耗降碳“三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的突破口,提供更多投入小、见效快的“微改造”“轻改造”项目。

三、引育并重集聚服务平台。大力“引进来”,根据江苏产业特色,招引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系统集成商、技术服务商落户或设点。抓紧“育成长”,培育一批扎根本地、熟悉情况、对接需求的专业平台和服务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定制化服务。鼓励“走出去”,支持改造成熟、标杆引领型的企业输出服务,支持大中型企业分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功能。

四、深化融合提升产业能级。做强产业数字化,深化行业级、企业级“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一张图”“一中心”。做大数字产业化,开展关键领域工业软件的研发、技术攻关和应用,加快布局空天一体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产业。做实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云计算等的建设力度。

五、多措并举构建最佳生态。加强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专项金融产品,落实好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贴息奖励。加强人才支持,健全完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引导企业联合高校培育更多“数字工匠”和新型卓越工程师。加强安全保障,强化工业控制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签化、数据归类分析及应用等安全可靠,筑稳新赛道安全防线。

从制造业企业需求出发 通过市场机制提高投入效能

周晓敏 (代表民建江苏省委会)

2021年,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巩固我省制造业集群在全国的优势领先地位。具体政策的制定要从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出发,在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探索以市场机制为政策传导方式,合理设计评价体系。为此建议:

一、以国有股权投资方式扶持科创型中小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由国有投资平台以市场化机制,从制造业企业中遴选出有成长性的中小科创型企业进行国有股权投资,既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转型进行精准有效的支持,也探索建立“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的符合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长效良性财政资金使用机制。与传统补贴奖励相比,这种高风险、高要求的财政支持方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容错容亏和尽职免责机制,免除国有投资机构的后顾之忧。

二、突破传统授信模式,创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的金融产品。鼓励省内法人银行从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特点出发,突破传统授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嵌入政府担保机制,降低对企业信用评分标准要求,由国有担保公司分担风险。开发专项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或者债转股模式,给企业更长生命成长周期。通过考核授信客户数而不是放款笔数,激发银行对小微贷款客户的开发能动性。对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金融创新的银行应该给予定向支持,如政策性奖励或者地方财政存款支持等。

三、增加政府购买服务考核指标,将“免费诊断”升级为“靶向治疗”。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我省各级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对规上中小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大规模、全覆盖式的“免费诊断”服务更多地是起到“普查”作用,“诊断”后的解决方案缺乏论证,回访跟踪不足。为进一步提升落地效果,可升级“免费诊断”方案,在“诊断”以外,增加“解决方案”“组织服务商团队回访”“企业落地结果”等环节的量化考核指标,并实行逐笔付费,让“免费诊断”落地为“靶向治疗”,提高财政投入效能。

系统赋能 多元发力 务实推进“数实融合第一省”建设

孙百军 (代表民进江苏省委会)

围绕“抢占数字经济关键赛道,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强化顶层设计,部署重大项目,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八年列全国第一。推进数实融合建设,还需突破战略布局关、人才培育关、政策赋能关、技术创新关四大关口。为此建议:

一、着力优化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与管理体系。面向数实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目标,组建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战略咨询工作专家组,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实施科学布局,推进关键技术和装备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晰利益关系,打破部门、地域、企业、全产业链信息流动壁垒,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并参与数字化发展相关领域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建立转型成效评估指标和监测体系。

二、着力推进“高精尖缺”人才的结构性、梯队性培育引进。进一步完善紧缺急需人才招录、使用机制,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才创新载体,吸引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地江苏。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高精尖缺”人才目录,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构建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制和高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生态。

三、着力释放多元政策工具的叠加赋能效应。针对大中小企业、行业、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发展差异,对分设在省各职能部门中支持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优化统筹,构建差别化的财政引导资金扶持体系。开设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优化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路径。坚持把高质量服务经营主体意识贯穿于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助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探索建立有利于部门、领域和条线资源整合集聚的体制机制。

四、着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原始创新技术研发的生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库,助力高端芯片、高端软件、核心电子器件等领域技术攻关,提升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等平台作用,探索数字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新模式新机制。有效引导江苏中小企业进一步明晰转型思路,提升全民对数实融合发展的认知。

培育转型标杆 提供范式指引 构建现代化产业高地

徐春祥 (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会)

依靠大规模投资、低成本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传统模式正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数字化转型,才能为我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为此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塑造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良好产业生态。强化规划引领,聚焦“产业数字化、数据资源、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生态”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算力调度中心、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链一策”推动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加大政策支持,统筹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强化金融支撑,重点抓好嵌入式操作系统、虚拟仿真、人机交互、工业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突破。搭建服务平台,建设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提供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

二、强化核心竞争力,梯次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强化标准引领,培育一批面向协同研发、分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综合型+专业型+特色型”工业APP,以标准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变革和模式转型。持续推动两化融合,运用全省排污单位自动监测监控平台,有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加快打造绿色产业链。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实施好“星级上云”企业计划,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针对性服务。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今年农工党省委会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正在开展工业母机、生物新材料、数字医疗、再生医学、健康消费等“数字领航”新产业形态、新数字经济业态的调研,努力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建言献策。

三、提升产业治理水平,为打造产业现代化发展高地提供范式指引。加强技术保障,加强数据开发、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平台、安全、服务等保障。营造发展环境,继续深化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大会,世界物联网、软件产品、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等品牌活动,促进资源共享、要素创新。深化“数智云网”“四库一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全连接工厂等行业标杆企业建设。集聚人才资源,注重产业人才的引育,推出有温度有力度的人才“政策包”“服务包”,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加强产才融合和精准对接,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强化产训结合,培养数字技能领军人才。

打造竞争新优势 推动我省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蒋鹏举 (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会)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些年,我省对绿色化发展高度重视,在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上取得了良好成效,相关制度体系逐渐完善,转型目标和路径逐渐清晰,化工、钢铁等重点能耗企业在实现绿色生产上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建议:

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链数字化绿色转型。鼓励龙头企业率先进行数字化绿色转型试点,选择具体环节,进行数字化绿色转型场景的标准制定,并通过技术迭代,形成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转型场景,建立产业绿色化转型数据库,集聚绿色化转型资源,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为产业链企业的数字化绿色转型提供资源支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转型。

二、加快数字化绿色转型的技术创新。加大数字技术在资源投入和使用、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等制造业环节中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与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赋能企业绿色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壁垒,提高绿色化转型技术的研发效率。构建产业链技术创新数字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具体技术难题开展协作创新;支持重点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开源开放的绿色技术创新平台,集聚和吸引更多创新主体参与创新过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在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数字经济的高能耗问题,加快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和算力技术创新,提高数据中心使用效率,加大数字经济废弃物回收处理技术创新,降低数字经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

三、强化数字化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社会资本引导、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对数字化绿色转型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奖励或补助,提高其转型动力。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制造业数字化绿色转型的金融工具,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减轻企业数字化绿色转型的资金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引导企业扩大对数字化绿色转型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碳减排、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数字化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设立转型发展技术研发基金。

强基础 重协同 更大力度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陈发棣 (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

高端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需求大、潜力大。建议:

一、加强标杆企业示范引领,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备、智能测试、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领域, 建设一批智能工厂、车间示范项目,引领带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整体跃升;强化制造业标杆工厂示范引领,推动标杆企业“经验输出”,组织中小制造类企业走进“灯塔工厂”交流学习;推广智能制造顾问制度,聘任一批制造业专家,与制造型企业结对帮扶;总结行业发展经验,制定发布分行业实施指南,帮助中小企业理清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路径。

二、推动高端人才培育集聚,增强智力资源支撑作用。聚焦建设吸引和集聚高端制造业人才平台,全力引进制造业领域处于世界科技前沿、能够迅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原创性顶尖团队;扶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高精尖的科技型人才、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型人才和数量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培养,建立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前沿技术理论的研究和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奠定基础;创新服务举措,构建集成包括国家、省、市、县(市、区)不同层面政策的大数据库,精准助力企业申报资金扶持,帮助中小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提升绿色制造工艺水平。

三、扩大相关领域开放合作,促进制造业发展协同创新。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合作步伐与成效,进一步聚集国内外高端要素,推动数据赋能转型,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集聚高地;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连同周边省市实现制造业产业联动、创新协同、政策衔接、服务融通。全力推动苏南、苏中、苏北挂钩合作,系统性融入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影响力,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特色,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自主品牌。

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李兰翔 (代表江苏省工商联)

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环境,集聚创新资源,不断壮大科创企业规模,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快推动我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应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集群发展格局。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和产业集群垂直管理机构,研究跨区域集群培育有效办法,完善支持政策,合力为集群发展赋能。加大对集群创新项目支持力度,优先推荐集群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创新计划项目,共同打造多样化、有特色的立体式创新型产业集群布局。

二、强化要素支撑,提高集群发展质效。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以及科技项目、人才、评价等政策,引导优质资源向集群高效集聚,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支持集群民营企业同等参与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产业集群创新联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跨群、跨链高效协同。

三、培育骨干企业,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针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两端发力,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优、带动力强的领航企业,精心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对产业支撑作用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提供支撑。

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更加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总结宣传优秀企业家先进典型,对标“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大力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黄巍东 (代表政协南通市委员会)

近年来,我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统筹布局,壮大产业能级,培树标杆示范,完善要素保障,大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跑出数字赋能加速度。数字经济既是我省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也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赛道。为此建议:

一、发展数字经济要正确处理好几大关系。一是新与旧的关系。新兴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已经过时。相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会焕发崭新生机。二是实与虚的关系。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三是促进创新与完善监管的关系。创新是数字技术落地应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监管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善于在创新中监管,在监管中发展。

二、发展数字经济要坚持循序渐进。一方面,发挥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放订单、技术、数据等资源,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打造一批转型样本企业,推广典型经验,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形成“试成一批、带起一片”的效果。

三、发展数字经济要开发低门槛、高便利性的数字化工具。积极发展新兴技术方法,降低技术和业务的耦合性,让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避免底层复杂的技术开发。鼓励互联网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商业化数字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门槛低、易部署的“轻量应用”“微服务”。加强苏南地区先进经验输出,进一步加大平台培育和扶持力度,适当向苏中苏北地区倾斜。

四、发展数字经济要多维度协同推进。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基站、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引导,完善对数字经济产业和企业的管理。强化数据要素保护,研究完善数据要素的产权性质,确保数据安全风险总体可控。加快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提供充足人才。

推动传统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陈扬 (代表政协扬州市委员会)

一、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大企业研发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力度,分级分类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两站三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导行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推进新型科研项目,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健全省级产学研合作网上对接平台,引导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卡脖子”科研攻关计划。

二、加大科创要素支撑,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加强银企精准对接,丰富“专精特新贷”专项金融产品,增加中长期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性产品投入,增加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环境权益等动产质押产品投放,建立健全新技术使用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新材料首批次试用保险增量扩量。加强人才与产业有效对接,提高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选聘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三、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引导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把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培育专精特新有机结合起来,分层次分行业打造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轻量化、融合化的数字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推动不同类型企业以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制造、以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以网络互通实现上下游集成。依托数字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注重产品品质提升,推动质量兴企品牌强企。面向中小企业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服务,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积极打造“江苏精品”。着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企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重点工业设计机构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集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

五、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敢闯敢创的良好环境。大力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双向沟通交流机制,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政府参事或经济顾问。完善行政执法司法“首违不罚清单”和“慎用强制措施清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加快破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难点问题

戴跃强 (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一、着力破解制造业自主可控安全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打破常规、冲破体制,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加强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实施高端智能装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关键基础元器件(原材料)、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步伐,尽早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发展。

二、着力破解江苏制造业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围绕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谋划未来产业布局。要大力培育产业链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着力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江苏品牌跃升。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巩固产业高原和打造产业高峰打好坚实基础。

三、着力破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紧缺的瓶颈。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不拘一格培养专业技术高端人才、职业技术工匠、复合型智能化人才,让“大学老师进工厂、工厂工程师上讲台”成为可持续常态化的制度性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招引人才,营造我省良好的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让江苏良好的人文、宜居、营商环境、创新生态、创新成果分享机制成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亮丽名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

四、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当前生产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制造业当前生产稳定是长远发展的基础,而今后的发展又直接关系到生产稳定的可持续性。要强化引导推动,充分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是经济运行紧、环境压力大,越要清醒看到危中有机,抢抓当前经济发展中数字化、高端化新机遇,摒弃“不搞技改等死、搞了技改找死”的落后观念,看准方向,敢于创新、善于投入,赢得未来市场。

推动数据要素创新发展 助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魏然 (代表省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

一、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升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工程机械等细分行业的5G技术工业化应用和相关项目建设,开展基于IPv6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和应用改造试点示范,促进智能物联感知终端体系在工业制造领域的部署应用,积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及融合应用试点,实现信息网络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渗透。

二、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与内蒙古、贵州、宁夏等“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的对接,促进省域数据系统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建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长三角枢纽节点,发挥南京作为全国大数据八大节点之一的作用,有效整合中国移动江北数据中心等通信运营商的存储、算力资源,持续推进中国移动长三角(苏州)汾湖算力汇聚调度中心和中国电信长三角示范区(吴江)算力调度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汇聚、整合行业和市场数据资源,带动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构建全国性、区域性的行业数据资源平台。

三、聚力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创新,发挥大院大所基础研究作用,瞄准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区块链、6G、核心算法等前沿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启动实施“零信任环境下的6G区块链无线网络”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加快推进“基站用千瓦级GaN功率器件及毫米波收发前端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鼓励龙头企业示范引领,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数字要素资源开发应用创新联合体及战略联盟,提升联合攻关能力。

四、拓展行业场景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动更多制造企业云化改造、云化升级。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完善企业数据价值释放标准体系,优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分类推进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推广和制造示范,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

五、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保障安全发展,落实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等安全制度,健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完善常态化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形成全省工业领域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做好数据收集、使用、共享等高风险环节的保护,及时防范各类安全风险隐患。

金融精准发力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郭新明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近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人民银行总行的决策部署,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江苏制造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配套政策,建议:

一、健全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贴息、奖补、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支持金融机构以信用方式增加制造业信贷投放,扩大企业受惠面。强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依托省、市各类基金,加大对制造业转型的直接融资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助推未来产业发展。完善银企融资对接机制。由职能部门提供重点企业名录,组织金融机构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促进惠企服务快速直达。

二、协同合作,推动涉企信息共享。健全数据资源网络,探索建立金融、工信、科技、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集成制造业企业各类信息数据,提高政策协同合力。运用数据赋能融资,探索搭建政银企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为制造业转型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推动银企携手合作,鼓励银行机构与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基于企业生产数据探索开发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

三、鼓励创新,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支持推广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探索构建多样化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引导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服务机构进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充分挖掘制造业产业链贸易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流信息价值,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产业链转型升级。进一步创新工业企业绿色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工业企业碳账户,支持金融机构依托企业碳账户、生态价值、环境权益等,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