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外资大省,累计设立外资企业4.1万家,世界500强企业有392家在江苏投资。外资以占全省约1.3%的企业数,每年为江苏贡献10%的固定资产投资、10%的城镇就业以及20%的税收。2022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近1/6,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规模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江苏产业体系相对完整,基础设施完善,高校人才优势突出,劳动力的组织生产水平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都为外资企业在江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6月28日,“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交流会暨企业家太湖论坛”在苏州举办,围绕推动利用外资稳中提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聚焦今年以来江苏系列吸引外资举措,本报今起推出“寻找经济大省的开放增量”系列,分为制造业篇与服务业篇,在外资企业与江苏的双向奔赴中,找寻新形势下经济大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的开放增量。
□江苏经济报记者 周凯航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制造业则是江苏发展的根基。扎根江苏的众多外资企业,很多都是产业链供应链上重要的“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近年来,江苏不断优化政策举措,以更大的力度敞开对外开放的怀抱,一大批外资企业成为江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在双向奔赴的过程中携手谱写出机遇更为广阔的开放新篇章。
政策利好释放
外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聚焦利用外资稳中提质,近年来,江苏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省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围绕产业集群布局重大项目,通过建立省市联动、部门联动机制,为重大项目落户提供“直通车”服务,推动一批基地型、引领型重大外资项目成功落户江苏。
5月18日,2023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无锡举行。经过前期对接洽谈,62个生物医药基金和产业化项目达成合作,涉及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超过260亿元。事实上,重大项目已成为无锡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药明生物建成全球领先的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48.4%;总投资50亿元的健适医疗一期于去年11月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项目整体投资预计在2026年全部完成,预计三至五年后形成超百亿产值的产业规模……近年来,无锡市每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一大批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项目陆续建成达产。
重大项目加速落地,离不开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马不停蹄引投资、促合作。南京市江宁区今年前5个月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25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370亿元,秘诀便是发动一切力量参与招商。让江宁区投资促进局专职副局长郭智峰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4月组团远赴欧洲招商期间,一位德国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表示这是三年来第一次与中国面孔面对面交流。在那场推介会上,江宁区精心准备的德语推介手册令德国企业对中国如今的发展速度刮目相看,当招商团向在场德企发出来江宁考察的邀请后,众多企业欣然同意。
而就在本届企业家太湖论坛举办期间,外资加码投资江苏再次结出累累硕果,45个超亿美元外资产业项目落户江苏,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117亿美元。“总体来看,我国贸易投资优势强、市场规模大、产业链配套全、劳动生产率高,未来仍大有可为。未来的江苏应该不仅基于中国,而至少是基于亚太,乃至全球来重新定义发展定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说。
投资信心增强
外资企业持续增资扩产
江苏高度重视发展外资总部经济,截至目前已累计认定13批次36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户均营收总额约26.7亿元,户均纳税总额1.6亿元,远高于全省外资企业平均水平。不少跨国公司都已在江苏深耕多年,也坚定表达了继续扎根江苏发展的信心。
跨国公司与江苏何以实现双向奔赴?首先源自市场供需与发展理念的高度契合。作为一家根植于德国、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江苏是欧绿保集团在华投资最早的目的地之一,连云港则是该公司在华投资的第一站。谈及选择扎根江苏的原因,江苏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与企业在华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是欧绿保再生资源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韩慧青给出的答案。她告诉记者,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强省,对于工业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工业废弃物。而欧绿保在江苏投资的项目,恰恰能够以一种耗能低、污染小的工艺将危险废弃物中的重金属进行提取,并作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从而帮助工业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比如将城乡产生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沼气、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处理等业务领域,如今在江苏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这也更加坚定着我们将更多业务和投资项目带到江苏的信心。”韩慧青说。
外资持续加码,也离不开江苏完善的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优质的营商环境等为跨国公司提供的外部环境保障。作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巨头,30年前,阿斯利康以无锡作为来华投资的首站,开始了在华业务的发展。在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看来,江苏的营商环境、产业扶持和人才优势,成为企业扎根于此不断研发新药造福全世界患者的关键因素。面对记者,他用三个“充满信心”表达了对投资中国、扎根江苏的持续看好:“我们始终对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医药商品市场、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韧性,以及中国科研创新的能力充满信心。”基于这样的信心,今年3月,阿斯利康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国际化发展、研发创新、投资生产等加强合作发展。6月28日,阿斯利康还牵头促进多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共同发起建立医疗健康创新国际化发展伙伴关系计划,推动伙伴关系企业在研发创新、临床试验、商业运营、市场推广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同时充分利用龙头外资企业的国际资源优势,助力内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江苏市场的投入,为江苏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做出贡献。”王磊说。
聚焦协同增效
构建更具韧性的“双链”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加快构建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际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和产业转型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正经历重塑,“脱钩断链”的风险依然存在,各国之间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克时艰、推动发展。从国内背景看,当前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带来高质量商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升级,国家开放政策持续向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持续缩减,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不断扩大,综合引资优势凸显。作为开放大省,下一步,江苏应如何在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在韩慧青看来,针对单一投资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进而实现“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便是一种抵御风险的有效方式。“以我们企业的塑料再生产业链为例,目前其在国内的业务主要聚焦切片工厂的生产,但是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还有着从早期回收、分解,到后期的造粒、拉丝直至形成产品的多个环节。如果将这样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进行不断延伸,便有机会将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设备供应商等完整的生态圈都带到中国来投资,并带来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我想这无疑将有效地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增效。”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要想实现与在苏外资企业的深度合作、共促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帮助外资企业融入江苏及长三角的供应链体系,让本土制造业企业与在苏外资企业共同成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表示。他认为,当前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模式已经从卖产品、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即产品研发转变,这就需要着力打造一个有跨国公司实质参与的科技创新生态,通过与产学研各界开展紧密的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