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从种下去开始,数据就被数智平台记录并计算、使用;水稻的生长、收割、加工、仓储、营销、质量监管等30多个关键节点实现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人、机、物都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稻谷进场、烘干车间、干谷存储、碾米车间、包装车间等作业全流程关键数据贯通、可视化……走进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大米的生产被安上了“数字翅膀”。这一传统产业迎来数字蝶变的背后,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下称“浪潮云洲”)基于国家级“双跨”平台能力,改造升级产线,实现了太湖大米的全产业链赋能。
“实体经济是江苏省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省的根基。”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的江苏省,当前正按下“智改数转”快进键,聚焦强链补链,朝着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加速迈进。
双链协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近日,江苏印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实施八大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重点在“点”“链”协同。包装耗材行业产业市场规模巨大,面临产业链长而复杂、上下游极度分散、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现状,众多中小企业订单少且产能不饱和、生产管理不透明、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智能化改造成本高等诸多难题日益凸显。为解决上述问题,浪潮云洲在产业链供应链双轮驱动下,强化上下游协作,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公司基于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乐胶网打造的包装耗材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了包装耗材产业链采购、生产、销售、交易、金融和仓储物流等业务环节。”浪潮云洲工创基础设施总经理李文博告诉记者。目前,浪潮云洲和乐胶网已为全国800多家包材企业提供技改服务,联网4000余台设备,帮助这些包材中小企业订单量增加20%,机台利用率提高22%,异常停机等待时长缩短15%,生产质量问题降低30%,原料采购成本减低3%,仓储成本降低16%。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的发展离不开各地产业集群的助推。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的博雅(江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博雅供应链”)通过在当地建设供应链科技产业园,打造产业集聚区,形成产业聚合优势,以城促商,以商促产,推动本地特色产品流通,帮助连云港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利用属地化资源集聚支撑区域产业链发展,帮助地方政府和国有平台企业、行业龙头民营企业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做大供应链,做强产业链,用科技孵化器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博雅供应链总经理顾宏表示,公司目前已经搭建数字化物流集聚区、数字化新流通集聚区、数字化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区县域经济数字化供应链产业集聚区,以专业化的服务推动业务的分离外包;并购整合渠道,以规模化的服务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协作,实现供应链的产业多元化、管理集中化、数据可视化和服务专业化,构建跨界融合的商业生态。
降本增效,企业跑出强链“加速度”
强链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协同合作和优化管理,减少企业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中电山河数字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山河”)依托母公司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自主建设运营的国家级“双跨”平台中电云网,打造系列“智改数转”精品工程和标杆示范应用,通过诊断改造,引导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了如皋六大产业链优化升级,为全域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截至今年6月,中电山河为本地228家工业企业提供咨询诊断及数字化转型服务,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和内外部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中电山河总经理李平告诉记者,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下箱体产线改造项目于2022年下半年由中电山河实施完成后,大幅提高了产品生产和检测工段的生产效率,成品产出由原来的每天70台套,提升到200台套,生产效率提高了280%左右。在如皋先行先试开展“智改数转”的南通冠峰铸造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引进智能化设备,建立统一的生产指挥调度平台,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后生产成本下降了15%以上,用工降低人数30%,优等品率上升17%以上,不良品率下降20%以上。
降本增效非朝夕之功,而是对企业的长久考验。崇航国际供应链管理(江苏)有限公司(下称“崇航供应链”)以产业链总持有成本优化为价值逻辑,打造了GMS产业互联平台。“公司自2019年与南钢首次合作并联合推动以来,经过四年多的应用与推广,已实现与南钢、中船、中远、徐工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赋能,累计支撑230余万吨钢材产业互联运营,管理效率提升40%,产业链效率提升15%,经济价值超亿元。”崇航供应链执行董事贾惠春告诉记者,随着GMS产业互联运营模式成效及案例标杆被行业认可,今年开始,以几家央企为核心,并推进湘钢、沙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加入,进一步扩大及深化应用,通过联合生产、联合设计、联合运营,构建车间级一体化产业链联合发展新模式。
牢记嘱托,展现江苏强链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针对江苏下一步应该如何展现强链新作为,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唐润教授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在产业规划方面,要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对江苏产业体系图谱进行战略性分析,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定位具体目标。江苏要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增强“勇挑大梁”的使命感,不仅要立足当下,还要放眼未来。要明确在强链工作上的重点、断点和堵点,针对性地布局和发力,方能纲举目张,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江苏担当。
其次在运营管理方面,要积极推动产业链规划、供应链协同、价值链提升的多链融合,重点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价值链规模达千亿乃至万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群。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是“链”与“链”之间的竞争,江苏必须重塑产业链的发展形态和优化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促进多链融合,加强运营管理,让江苏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最后在政策配套方面,政府要针对不同产业链的类型进行分类引导,勇于创新,建立精准化、差异化的“一链一策”政策供给机制和服务配套机制,积极推行“链长制”,坚持帮扶企业破解难题。积极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发展环境,加大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配套力度。坚持项目固链、龙头引链、业态延链、数字强链、政策稳链、金融活链、人才兴链、环境塑链,充分把握创新规律、市场规律,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紧密互动,优化服务保障,完善政策支持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