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2025氢能技术及产业发展…
4 改革创新 推动石化民营经…
4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亮…
4 研究发展新思路:推动煤化…
4 中钢协副秘书长张龙强:数…
4 中国质量协会:2024年燃气…
4 技术革新与政策红利 助力…
4 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为纺织…
4 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
4 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止跌…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内容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530      更新时间:2023-09-11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10项具有牵引性的重点工作之一进行部署。全省科技工作者听令而动、奋起前行,深入贯彻落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为主线,以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为突破,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聚焦关键技术全力推进科研攻关

“从‘车找桩’,到‘桩找车’,小区充电难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太方便了!”近日,记者走进苏州市吴江区一处小区地下停车场,发现居民已经用上了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一条长约60米的银白色导轨串起该区域44个车位,一台精致的机器人在导轨上穿行,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安装了电源插座。车主在手机小程序上进行操作,向轨道机器人发出充电指令,让它抓取充电枪“走”到电动汽车后方,车主插上充电枪就能为电动汽车充电。

紧扣主线,积极突破,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高新园区正在快马加鞭,协同创新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由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研发而成。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晋博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达上亿元,研发人员占比超40%,“我们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联合科研院校及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攻关行业关键技术,为电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业提供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解决方案。”

“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和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开发和产业输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打造——高校应发挥好这些重要功能。”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剑峰介绍,南京大学与苏州常熟合力打造“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双方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建成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建设材料声学、信息声学、电声学、工程声学、海洋声学、医疗声学六大技术研发中心。周剑峰表示,要加强和头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构建校企联合研究机构。“依托校地合作,共同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共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依托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培育行业引领型企业,助力江苏实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的30个重点领域方向,全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势产业。目前,省科技厅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正在组织推进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部署实施15项左右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着力实现重大突破。

配置创新要素营造良好科创生态

科技创新的全速奔跑,离不开良好的科创生态。在生态营造上,我省正围绕产业发展配置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7月13日,我省发布2023年重点科技领域新增专项授信2100亿元。现场,省科技厅与12家金融机构“政银合作”签约,12家金融机构和12家国家级高新区“银区合作”签约,12家金融机构和12家企业“银企合作”授信,“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推进。

“我行2021年9月就成立了科创金融服务专班,今年3月又升级成科创金融中心,目前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贷款授信覆盖率已达60%,对带有‘科创’标签的重点客户贷款覆盖率也达到了30%以上。”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仇高擎表示,将进一步打造范围更广、合作更密切的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了让新型研发机构合法使用学校职务科技成果,同时减轻科研团队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困难,学校采取‘较低入门费(5万元)+提成’的方式收取职务科技成果许可费,允许职务发明人5年内长期使用科研成果。”周剑峰介绍,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励了科研人员创办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形成正反馈机制。“该举措直接助力受助新型研发机构与南大合署申报,获得国家科技奖5项、省级奖4项,其中1家企业科创板上市,3家企业获得亿元融资。”

记者了解到,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在宁单位正在承担国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已探索出“低收费长赋权”“打包赋权”“先试用后转让”“多赋权促转化”“混合赋权”等有益做法。南京获批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成为全国6个试点地区之一。

“南京肩负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任务,着力打通掣肘科技创新发展的堵点难点。”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愿华介绍,南京已启动实施2023年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采用“揭榜挂帅”“市区合作”等机制,支持开展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加快推进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分类设计人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加快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开放创新格局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我省将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坚持苏南领跑、宁苏驱动、全域协同,依托苏南自创区,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打造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轴”,把南京、苏州打造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承载区”,统筹推进南京科创圈、苏锡常通科创圈、徐州科创圈建设,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以及江苏自贸试验区为主阵地打造一批区域性创新节点,形成“一带两极三圈多点”的创新布局。

作为“两极”中的一极,南京肩负重任。今年以来,南京科技创新成果频出。在8月底召开的第七届未来网络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包括“6G全频段全场景普适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内的多项重磅成果。7月,《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3》在南京发布,南京在新赛道培育城市的竞逐中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1%;截至8月中旬,已完成5批次累计超1.8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同比增幅26%,总量居全省第一。

如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承载区”?据了解,南京将加快推动“一院两带五园”创新布局落地,串联环紫金山科技创新带创新要素,推动江北新区产业创新带产业需求和创新资源双向对接,强化“五园”与“两带”优势互补,着力塑造城市创新增长极。

优化创新中心布局,我省还将打造区域协同、重点突出、分布合理的创新平台网络,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思路,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实验室矩阵。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深化长三角地区合作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构建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格局。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