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工信部:三方面推动氢能产…
4 李强总理调研北京车展 强…
4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
4 通威光伏迭代产品量产 效…
4 SEMI-e 第六届深圳国际半…
4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加快…
4 全国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
4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
4 盐都向“新”而行,工业强…
4 链群融合,这里的机器人格…
  法律法规 更多..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4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
4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产业链亟须深度协同发展

内容来源:江苏经济报      浏览次数:227      更新时间:2023-12-26

从多晶硅、组件到逆变器的全产业链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最大优势所在。然而在新能源市场快速扩容、产能快速扩张的2023年,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失序、各自为政的问题凸显,光伏行业迎来增长,但产业链价格下跌,结构性差异加剧,亏损扩大,产业链本身首次成为突出的瓶颈问题之一。

上下游“冷暖”迥异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光伏产业链制造端——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吉瓦,电池片产量约404吉瓦,组件产量约367吉瓦,产业链四个关键环节均同比增长逾70%。但这四个环节的增速并不均衡,有着明显差距。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发布的报告,今年前10个月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约18%、80%、70%、60%。同期,“中国制造”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为55.7吉瓦、32.4吉瓦、177.6吉瓦,分别同比增长90%、72%、34%。三个环节的出口增速差距与整体产量基本一致。

今年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冷暖”迥异的背后,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短期波动因素,也有上一轮行业“狂飙”的后续影响。从最新数据可见,产业链制造端上游的多晶硅领域增速最低,较去年同期剧降,不复“狂飙突进”之势,下游的组件领域增速明显放缓。

硅料本是我国在全球最具优势的光伏细分领域。我国硅资源储量较为丰富,近十余年多晶硅自给率持续提升,目前已近80%。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总量超过80%,全球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中7家来自我国。去年硅料价格暴涨,获取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令下游所有环节备受成本上升压力。今年硅料价格由巅峰跌落至谷底,较约33万元/吨的最高点狂泻约80%,导致光伏产业链全面降价。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硅料巨头去年利润额、利润率领跑全行业,如今却大幅下滑。通威股份今年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8.11%,硅料过剩的局面预计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硅业分会预测,今年年末国内硅料供应量将达160万吨,可支撑630吉瓦的光伏装机之需。据专业咨询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400吉瓦。

硅片领域的“寒意”与硅料相似。其价格年内腰斩,且仍在持续下行。今年2月,隆基绿能P型M10硅片报价6.25元,9月份报价仅3.1元,此后再未更新。隆基绿能、TCL中环两大硅片巨头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4.05%、20.72%,降幅之大,为近10年来以来首次。

中游的硅片和电池片,成为今年产业链制造端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产能上升的同时,虽然利润率有所下降,但整体效益的下滑在各环节之中最小。在光伏业上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中,相对于多晶硅和组件,硅片和电池片的产能扩张较慢,曾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一轮的扩产,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以往的产能缺口。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今年增长相对稳健。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中国制造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将达到152.6吉瓦,2024年将达到175.3吉瓦。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其产业链很长,上游是制造端,下游是应用端。实际上,在今年以来新一轮的增长中,应用端的增速更快,远超制造端。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10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42.56吉瓦,同比增长145%,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一半以上都来自光伏发电。王勃华表示,由于第一批风光大基地要求必须在年底前并网,在此带动下,今年四季度装机量增速可能还会更快。

去年以来,户用分布式光伏与集中地面式光伏是应用端增长最快的两个领域。天合、晶科、晶澳、中来等龙头企业在此长期深耕,虽市场规模较小,但平均利润率远高于上游制造端。此外,据专业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光伏电站的运维和检修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09亿元,2024年将达到248亿元。

光伏应用端更快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日益紧迫的全球气候变化目标下,主要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加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期、发展模式转换期,绿色能源需求量持续上升,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最下游的应用端以翻番的速度扩容,势头居产业链所有环节之首,从供求的角度看,也说明当前光伏市场的最大“痛点”已不再是制造问题,而是应用问题,但这也正是光伏产业的最大机遇所在。

持续创新:亟须产业链深度协同

12月15日的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我国光伏产业链的最新企业联盟——“7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天合光能、通威股份、阿特斯、东方日升、TCL中环、正泰等行业龙头联合发起,爱旭、弘元、华晟、捷泰、凯盛、上能电气等知名企业加入。此前,上述发起方已公布了联合倡议,约定了700W+光伏组件的生产标准和规范。发起企业负责人坦言,成立联盟的目的是加速产业链的配套和融合,加速整个行业产品升级。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700W+新方向,仅是在整个光伏生态圈企业协同创新的开始,未来要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年度大会上,天合光能新推出的N型i-TOPCon电池及700W+光伏组件,量产的最高光电转换率达22.5%,安装成本可降低20%,安装时间可缩短一半。该公司产品负责人颇为自信地说,先进产能永不过剩。

从600W+到700W+,大尺寸化和高功率化已成为行业降低度电成本的必然趋势。3年前,光伏业成立了600W+联盟,推动了行业协同发展,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组件制造成本。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大功率组件,将促进全产业链协同降本,继续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激发规模化效应。而随着N型的日益成熟,光伏产业链已具备了供应700W+组件的能力。

自去年以来,为进一步降低终端光伏产品——组件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度电成本,产业链多个环节正在实施最新一轮的技术迭代,而且速度在加快。电池方面,以N型电池替代P型电池、以TOPCon、HJT电池等最新N型技术替代PERC电池这一传统技术,明显提升组件功率。硅片方面,继续推动“大尺寸”“薄片化”,以进一步提高产量、降低单瓦非硅成本。2020年,182mm及210mm硅片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4.5%,今年已近80%,占据市场绝对主流。

在2023年“福布斯中国创新企业50强”排行榜中,光伏企业有7家,华为等光伏装备与服务相关企业3家,共10家,占了1/10。我国光伏企业的创新能力可见一斑。专家认为,短时间内,整个光伏产业链供需关系有效改善的目标不会很快实现,但一部分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明年将被逐渐淘汰。

相较去年同期,“中国制造”光伏产品在三大出口市场——欧洲、美国、印度的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组件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前十大市场以外的区域份额增加明显。据美国媒体预计,2026年后,中国光伏制造产能将较目前下降5%,产量将下降15%。这一预测虽然带有美国政府与企业的主观色彩,但在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形势下,海外产能正快速增长,“中国制造”光伏产品的市场份额很难再继续上升。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直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光伏产业的硬道理。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未来光伏产业链所需要的深度协同发展,本质上是一种融合发展,这首先源于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从硅材料、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配套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则包括原材料供应、制造设备供应与市场最新需求的有效匹配。其次是不断协同创新,突破技术瓶颈。目前主流硅基组件的效能已接近理论极限,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光伏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长期可靠性和耐久性仍需提高。为解决光伏发电不确定性导致电力系统平衡、供需调节方面的新问题,当前锂离子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仍面临成本高、能量密度低、寿命和可靠性有限等问题。此外,远距离输电和大规模光伏发电管道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纪凡认为,构建“光储协同”的新能源装机模式可以打开未来市场的天花板,这将成为下一阶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他说,“天合光能的目标是把风光储氢协同做成24小时可调可用的稳定能源,并且在2030年以前达到全部的绿色能源的发电成本和上网价格与常规能源齐平”。

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金磊表示,工信部电子司将发布2024年新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提升相关技术指标要求,深入实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光储端信的融合发展;适时加大逆周期、跨周期的调节,扩展行业应用。同时,工信部将推动产业创新、加强行业自律和配套建设、深化国际合作和机制,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光伏对接合作平台,支持拓展国际合作的新模式等。

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高纪凡提出,中国光伏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创新,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光伏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加强行业自律,避免陷入亏损的“价格战”。此外,行业协会应该积极组织进行国际标准的制定,包括光伏产品、储能产品、新型电力系统等的标准制定,形成中国主导的全球光伏行业标准,促进形成中国企业引领的全球光伏生态,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