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机械门户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账号
 
文章查询: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最新图文
  资    讯 更多..
4 2025氢能技术及产业发展… 
4 改革创新 推动石化民营经… 
4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亮… 
4 研究发展新思路:推动煤化… 
4 中钢协副秘书长张龙强:数… 
4 中国质量协会:2024年燃气…
4 技术革新与政策红利 助力…
4 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为纺织…
4 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
4 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止跌…
  法律法规 更多..
4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
4 中国出台能源法 专家称多…
4 江苏省工程机械产业高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
4 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
4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制造…
4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
4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
4 省科学技术厅 省发展和改…
激活“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

内容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385      更新时间:2024-02-22

省委、省政府刚刚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深刻指出我省在产才融合方面的不足之处。我省有着丰富的创新人才,如何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作出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省人才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人才资源丰富不等同于创造活力旺盛,产业基础扎实不等同于产业科技领先,从“第一资源”变为“第一动力”,我们还需要找准转化、激活的“媒介”,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激活“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其“媒介”究竟为何?产业是人才建功、创新激荡的“主阵地”,发挥人才作用、激发创新活力,要围绕产才融合谋才、聚才、用才。无论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是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引领和支撑作用,都要通过产业来实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已然箭在弦上。从突破“卡脖子”技术,到布局未来产业,再到发展新质生产力,都需要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围绕产业发展多作贡献。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专注于引进、培养、成就人才,还要通过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融合,加速成果产业化,提升创新驱动力。

切实打通产才融合渠道,推动更多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人才的培养,总是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只有找准产才融合的契合点,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智慧与才能,最大程度释放人才红利。我们要将人才和产业系统规划一体推进,形成以产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良性格局,实现我省科教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的同频共振。一方面,要推动更多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逐步增强学科专业建设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契合度,探索有企业深度参与、紧贴产业创新需求的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强化校地合作,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支持一批有基础优势的高校院所带头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院,鼓励更多有条件的高校踊跃参与其中,找到积极面向市场、无缝对接企业的工科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放大“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的双向奔赴效应。

激活人才,激发创新,不仅要为人才提供“舞台”,还要为人才“撑腰”“鼓劲”。人是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以人为本、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才能真正激发和释放科研队伍的创新活力。对顶尖人才,要给予最高支持,彰显最大诚意。我省正深入实施“登峰计划”,加快聚集高端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在引进顶尖人才项目时,应一事一议,对顶尖人才少设甚至不设考核评价硬指标,真正做到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同时,我们要注重人才阶梯建设,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完善人才流动、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让更多人才在产业孕育中萌芽、在机制赋能中生长、在生态滋养中壮大,让更多创新在成果转化中实现、在产业一线里涌现、在江苏大地上发生。

分享到:

 
版权所有:江苏机械门户网  苏ICP备14020118号-1

该网站由小贝网络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