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航
AI“复活”明星对逝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AI换脸诈骗两年内累计造成国内经济损失2亿元,利用AI洗稿造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细数AI(人工智能)近期所涉及的话题,便可发现,这项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引发的争议可不少。如果说未经家属同意擅自“复活”逝者尚属伦理范畴,那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便利性为自己牟利、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的行为,显然已经触碰法律的红线。频发的争议似乎也在提醒着人们,把握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变革的同时,也要适时地给其念念“紧箍咒”,别让原本用来服务人类发展的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跑了偏”。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在生产制造中,它能改变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交通出行中,它能打开智慧交通新世界的大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在娱乐休闲中,它似乎成为准确捕捉人类的思想情绪,并予以个性化回应的新“知音”。然而,人们还需谨记,科学技术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考虑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仍处在重大的技术突破过程中,它尚不成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且尚未完全为人类所掌握,因而一旦被有心之人不正当地利用,这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亦可变成伤人的利器。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认为既然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引发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就在其发展过程中为其套上诸多枷锁,这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我们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这一技术尚未被人类完全掌握的阶段,要想确保其被正确地使用,唯有争分夺秒地加速研发进程,尽早全面地掌握其底层逻辑与应用场景,才能不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受制于人。可以说,发展才是最大的安全。
而针对这一新技术在实践中引发的伦理争议和法律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掌握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好“应用关”,无论是通过立法为其应用的合规性划清界限,还是在机器的思维中加入人类的价值观使其更有温度,都可以更好地避免其被错误地应用。归根结底,科技本中立,航向看人心。只有加大核心攻关力度,将新技术尽快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根据其内在逻辑在实践中为其把舵定向,从而让这一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人类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