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Sora等AI产品的热度至今仍居高不下,为影视行业蒙上了变革的压力,但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4月21日,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现场,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无论是行业通过AI降本增效,还是创作者通过技术完成工作方式的迭代创新,都将带来电影行业的变局。
近段时间以来,AI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正迅速推进并实现落地。据公开资料,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已于3月完成首映。
多家影企近期纷纷回应AI技术的相关布局和应用情况。幸福蓝海表示,会结合自身实际,在条件成熟时将积极运用各项行业相关技术。华谊兄弟也指出,公司一直积极探索“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同时持续关注市场上的新技术、新工具。光线传媒则透露,计划用AI参与制作动画微短剧,以中国古典名著作为题材,生产一部可能长达千集的AI动画微短剧,目前正在前期筹备阶段。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预计,AI技术有望将电影的制作效率提升30%以上。
AI技术正在向电影工业的全流程渗透。在王长田看来,AI能够有效弥补动画电影产能不足的问题,帮助团队去完成场景搭建、分镜头设计和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制作,辅助创作者拓宽创作视野,也可以避免低质量产品的出现。此外,AI能有效实现降成本,对于行业而言,降低20%的成本,就有可能变成盈利。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也指出,AI技术的发展会帮助影视剧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个发展是由创新驱动的。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AI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的视觉效果、音效和场景设计,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降低了成本,也能帮助年轻的电影人更好地实现由创意向作品的转化。
当技术发展不可避免地为行业带来焦虑与“阵痛”,电影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他们在行业中不能被AI所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创意是电影创作的灵魂,而优质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关键。王长田指出,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独特创意的稀缺化,因为每个人都能借助AI进行创意生成,使得原本稀缺的创意资源变得更为普遍,难以凸显其独特性。同时,AI技术也可能导致个性化的审美变得模糊和同质化,最终使得独有审美愈发稀缺。随着AI技术的推动,内容产量可能会大幅增加,这使得每个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同类竞争压力也相应增大,产品脱颖而出的难度因此变得更高。
“在这个新阶段,对于电影人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要懂得这个新工具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我们在得到的时候失去了什么。”导演陈冲如是说。
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坦言,AI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内容产品的生产效率,倒逼创作者必须去制作更好的内容,才能从海量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作品创意和审美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