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文 |
|
|
|
|
智能制造条件下的航空信息化标准 |
| 内容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次数:1840 更新时间:2015-10-08 |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张岩涛 吴灿辉 ●深耕专业45载·中航工业综合所所庆系列报道 航空信息化标准是航空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规范航空行业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化管理等范畴中的工作所制定和遵守的一系列可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信息化标准是保障信息集成和共享,达到管理科学高效的基础,是信息资源规划、整合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是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业务规范化,推进业务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必要条件。从2000年开始,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集合航空行业优势力量,围绕航空数字化研制过程,形成了数字化产品定义及数字样机标准、数字化制造标准、产品数据管理标准、异地协同标准等航空信息化标准150余项,支撑航空工业实现了产品数字化定义从二维图样到基于模型的定义(MBD)的转变,信息系统应用从单领域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集成应用,研制过程从串行研制流程到并行协同,制造过程从基于模线样板的模拟量传递到数字量传递,在降低航空产品研制周期,提高航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逐步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第一个十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航空智能制造需要实现跨企业的价值网络横向集成,贯穿企业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的纵向集成,以及从航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计划到售后服务的生命周期集成,打造一个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多系统集成的复杂系统。缺乏标准将造成数据无法识别、业务流程无法连通、系统间无法集成、信息安全无法保证。目前航空信息化标准主要围绕产品生命周期集成过程的数字化开展标准化工作,而智能制造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支撑航空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基于“航空智能制造建设思路”提出了以建设虚拟企业、数字化企业、智能工厂为目标的“航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其中,虚拟企业是指通过全球供应链管理、面向服务的制造以及分布式制造资源管理等构建全球运营价值链,数字化企业是通过在产品概念到制造、维护和报废整个过程中应用建模、仿真和知识管理实现更佳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工厂是基于工艺自动化控制、规划、仿真和优化技术、智能设备互联与自主决策技术进行灵活制造和个性化制造,实现可持续制造。为此,需在以下方面开展标准化工作: (1)航空智能研发标准 重点开展基于知识的先进计算、建模和仿真分析标准,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适用性分析验证标准等的研究;研究基于模型的需求工程、定义、制造和检验与保障标准;研究复杂赛博-电子-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标准等。 (2)航空智能制造支撑环境标准 开展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和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模型、数据集成与管理、数据分析、服务定义和管理等标准研究;航空私有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存储和分析、工业互联网络标准研究。 (3)航空数字化车间标准 面向智能制造,支撑更柔性、互联、协同、高效的军工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建设,重点开展航空工艺参考模型研究,数字化车间/生产线系统架构与参考模型研究;开展增材制造、微纳米加工以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研究;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可视化和实时优化标准研究;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增强现实和可穿戴设备、信息采集设备等移动计算、数据交换标准研究。 (4)航空智能服务标准 面向基于价值链的虚拟航空企业的组织和运营,重点开展航空全球协同研制等标准化研究,航空供应链管理标准研究;开展航空远程/在线故障检测与维修标准、制造型服务模式标准研究。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正积极打造航空智能制造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智能制造资源,支持航空智能制造标准信息、制造知识库、数据模型、集成接口定义等信息资源的服务,提供信息分类与编码管理、元数据注册与管理、制造资源定义和集成等统一管理服务,为推进航空智能制造实施而贡献力量。 | | 分享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