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九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的举办,人们惊叹于数控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的同时,国内机床工具消费市场和行业经济运行也成为了众多行业人士关心的话题。“向好前景可期,转型压力加大”成为了2016年机床行业发展的预估,做出根本性的结构调整是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机床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需求总量明显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成为一个比较长期的市场特征。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行业81家重点联系企业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整体运行呈现显著下行趋势,行业景气度指数跌至34.5%,与2014年同期相比下降8.8个百分点,行业运行处于低迷状态。
受到国内外经济低迷、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和转型升级困难增大的综合因素的影响,机床行业2015年全年运行呈现明显的惯性下滑趋势,表现为:需求持续大幅下滑,销售显著下行;生产持续大幅下降,库存小幅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有效推进,运行质量显著下滑;出口由增转降,出口增速由正转负等。
由于国内传统重化工业领域需求低迷、投资增速放缓,使得国内机床工具需求、产出和进口呈现进一步走弱的趋势,但新兴需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扩大消费和互联网+等)在推动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却显现出不足的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困扰行业运行的突出问题。
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经济部部长格哈德?海因表示,德国对中国的出口跌幅较大,中国工业领域的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中国工业领域的转型尚未完成,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端机床。
高端发力拉动普遍升级
目前,中国机床工具制造业的“供需错配”矛盾突出,在自动化成套、客户化定制和普遍的换档升级三个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行业自身的深化结构调整有很强的针对性。长期以来,中国机床行业的高端产品市场被进口产品所占据,高端产品也成为了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谈到,“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在不断进步。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国内高端设备已经开始进入,尽管份额不大,但是进入市场就是进步。此外,譬如智能手机手机壳的制造,现在市场上所采用的都是国内机床、国内数控系统,可以说,我们各个领域都是在进步的,但是速度还不够。”
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创新与品质成为了业内人士的共识。在“2016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上,业界知名或成长型的企业CEO谈及当下的中国机床市场,表示在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迎接创新、积极求变的同时,要做到“大创新求稳,小创新不断”,坚守品质,建立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行业发展平台。随着行业对产品的把控力不断增强,企业在新常态下要做好战略的选择与取舍,适应市场变化与行业传统,就全球经济环境而言,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大的方向,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端数控机床,使无人化系统的智能工厂的实现愈发贴近现实。埃马克机床(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博士表示,“人力成本的上涨对我们而言恰恰是一个机遇,我们所生产的自动化车床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想想,如果所有的工厂都逐步转向智能化,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国际合作程度有望再提升
英国经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所称,中国机床消费正在逐步恢复,从总体经济效益到工业产量和资本投资,最终到机床消费,都会实现增长,尤其是机床消费,在2013至2015年连续遭受重创后,预计即将回到增长轨道,无论以美元还是以本国货币计算,都是如此。
同时,陈惠仁也分析到,2016年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亮点。比如,“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西部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会首先带动高铁、电力(包括核电)装备的市场复苏;受10月份需求端政策拉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2015年10月份汽车产销量明显回升,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国务院提出的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这些更加精确的产业政策必然带动相应领域的市场需求增长。
谈及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的影响,格哈德?海因称,中国仍然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美国和德国分别位于第2和第3位,均不足中国的1/3。
德国制造商向中国提供广泛的技术产品系列,在中国设立自己的子公司、销售办事处、服务中心、生产工厂等,同时会考虑将研发公司搬到中国,他们不仅把自己当作供应商,还将自己视为合作伙伴,促进中国工业领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现代化。
现今,中国的开放已经由“引进来”为主的阶段向以“走出去”为主的阶段转变,“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亚投行”等都说明了这一点,而新一轮的制造业的变革,机床行业也将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结构的优化升级。 |